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美股評論:希臘悲劇的最後一幕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1日 21: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馬什(David Marsh)認為,希臘不得不離開歐盟的最終結局很可能已經註定,目前難以判斷的是離開的時間,以及在離開之前,歐盟還會進行怎樣的爭取。

  以下即馬什的評論文章全文:

  客觀地説來,希臘與歐盟這個經濟及貨幣聯盟之間的關係現在還不能説已經走到了最後階段,但是同樣客觀地説,大結局的影子已經出現在了地平線上。看上去,希臘最終很可能會被迫離開歐盟,目前唯一不清楚的,就是這個時間。對於這一切,歷史已經給了我們三個提示。

  首先,德國不會立即放棄希臘,至少不會有意這麼做。這一點是歷史可以告訴我們的。德國可不想回到那種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心理之中。如果希臘決定離開歐盟,那也應該是希臘政府、希臘議會和希臘人的決定,是他們根據自己對本國利益的理解所做出的決定。

  其次,無論德國怎樣做,他們都不會獨自行動。無論歐洲貨幣會出現怎樣的新架構,都不可能是德國獨自面對一切,處置一切,德國會想辦法確保自己身邊有一群可靠的合作者,能夠出他們可以出的力。

  這同樣是歷史的教訓。德國已經明白了,孤立的自己最脆弱。

  德國上一次在貨幣事務當中幾乎孤立起來,那是在1993年,當時的法國總理巴拉度(Edouard Balladur)試圖將德國逐出當時的匯率機制,即歐盟的前身。最終,法國人未能如願,因為荷蘭央行行長杜森博格(Wim Duisenberg)明確表示,如果德國離開,荷蘭也不會留下——就為了這個,他得到了德國央行無盡的感激。

  第三,希臘這一面也有類似的考慮。哪怕他們最終決定離開歐元區,他們也不會就此成為風中枯草。他們將可以獲得讓他們進行改革的幫助。德國不願意讓自己被貼上唯一惡棍的標簽,想要和其他人一起行動,同樣,也不會有人樂見希臘自己成為殉道者。

  在事件最後兩周的進展當中,我們已經可以清楚看到這些因素的作用。為了是否將“強迫”重組納入下一波希臘救援計劃,歐洲央行和德國政府之間爆發了激烈的口角,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變成了指責的遊戲。

  遊戲中的所有各方都在想方設法找到別人的錯誤,借此將自己肩上的責任轉嫁出去。

  歐洲央行覺得自己是被別人當作了替罪羊,無辜地成為受攻擊的目標,而這種攻擊的潛在影響很可能會破壞歐元。因此,他們採取了非常強硬的姿態,目的就是將行動的責任交回到政治家們手上。

  上週五,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與法國總統薩科齊(Nicolas Sarkozy)會談之後,做出了明顯的屈服姿態,表示私營部門參加下一輪希臘援救計劃將是“自願的”,這是個信號,説明德國政府不願意承擔責任,不願意為希臘最終離開歐元區的結果買單。與法國的貌合神離恰恰證明了德國害怕孤立這一事實。那麼,這種合作能夠保持多久?從過去的歷史看來,也就一個月的樣子吧。

  現在,希臘劇院的舞臺已經變得愈來愈大,更多的演員將會登臺表演。

  首先,德國的議會本月早些時候已經表明了態度,他們投票要求私營部門加入下一輪的救援。其次,希臘的政治家和人民要獲得新的外部支持,就必須表現得更加節儉,更加謙卑。新財長維尼澤羅斯(Evangelos Venizelos)究竟會扮演關鍵性的角色,還只不過是個匆匆過客,目前還不得而知。

  我們很可能會看到的結果是,法國和德國已經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來進行下一輪英雄主義的,但卻註定是徒勞無功的嘗試。這大結局演也還要演些時日。(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