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縫盤工工資、補貼等各種福利如此之高,為何還存在缺工的現象?
“編織機器信息化、自動化生産,縫盤工種人力資源配套跟不上,是縫盤工缺乏的原因。”大朗鎮最大的毛織企業茂榮集團行政總裁曾天仁説,在全部毛織生産工序裏,編織機器已經達到信息化自動化生産,電腦編織機的産量是人工手拉機的2.5倍。而且一人可以看八台電腦織機,機器可以24小時運作,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生産效率。“編織機的産能提高了,也需要縫盤工的配套跟上才行。”
據了解,縫盤這一工序,現在還不能完全擺脫人工,主要依靠熟練的員工。曾天仁説,假設一個企業生産1000萬件毛衣,應有2000名熟手縫盤工才能配套完成整個産業鏈,1000萬件毛衣的半成品1200台編織機一天就能編織完成,而縫盤工序一天是不可能完成的,縫盤在這一環節上就出現“掉鏈子”的情況。
“可以説,縫盤在整個針織行業是一個很重要的工序,是整個生産工序的咽喉所在。2008年,我們開始發現縫盤工配套跟不上,慢慢成為我們集團發展的一個瓶頸,而且越來越嚴重。”曾天仁説,茂榮集團現在有1000多臺數控紡織機,而縫盤工卻只有400多名。按照一台數控紡織機至少配套一到兩名縫盤工來算,茂榮集團目前的縫盤工遠遠不足。
大朗鎮毛織辦林熙倣書記稱,企業缺工目前主要缺的是熟練的縫盤工。縫盤工需要眼睛好,手腳快。隨著過去熟練工人年紀的增長,老一輩的縫盤工人已經不能從事這個職業,新一輩的縫盤工人斷層,造成縫盤工這個工序環節跟不上。
“縫盤工流動性大是企業缺工的另一重要原因。在大朗就有人組織一些‘臨工團’到處流動接單。”曾天仁繼續分析道:在大朗,做外單的企業較多。外單有淡、旺季之分。在毛織業旺季,一些工廠往往需要找“臨工團”幫忙“應急趕貨”。這些臨工家庭小作坊在這幾個月當中可能比廠裏員工做半年的收入還高。因為有了這個臨工市場,導致工人流動性大,最後導致企業沒有穩定的員工而缺工。
羊城晚報記者 符吉茂 攝影報道 (發自東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