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評論:保障房亂象倒逼立法跑步跟進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6日 09: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據報道,浙江省蒼南縣限價商品房項目遭公職人員瓜分。當地政府規定“限價商品房銷售對象優先考慮黨政機關和其他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在職幹部、職工”。據悉,850套房源近9成分給了公職人員。有關官員表示,因為房源緊張,所以優先安排公職人員,1:9的分配比例是合理的。

  “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將建設3600萬套。如何公正地切分如此巨大的“蛋糕”至關重要。然而,就在經適房、廉租房、公租房、限價房等越來越多的保障房讓低收入人群離“住有所居”的夢越來越近的時候,少數地方分配環節出現的官員團購、虛假申報、騙購騙租、轉租轉售等現象,也讓保障房陷入“尷尬”,甚至讓民眾産生了“保障房究竟保障了誰”的質疑。

  事實上,從山西忻州限價房淪為公務員謀利工具,到農業部團購800套限價房,再到今天的浙江省蒼南縣限價房公職幹部優先,一起起保障房分配的違規違法問題案例,狠狠地刺激着“待保障”人群的神經,考驗着社會監管能力,也意味着保障房問題從建設階段蔓延到售後階段,這既是對“國家政策性住房”的莫大諷刺,也進一步暴露着保障性住房相關制度的先天缺陷亟待完善。

  要解決問題首先要找到問題産生的根源。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各種保障房的分配亂象呢?這是因為確實有不少人將保障房當成了唐僧肉,一些監管部門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公權力本身存在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嫌疑,公職人員可以一手遮天權力自肥,但更深層原因還在於當前政策性保障住房的理論、觀念、立法、執法和司法嚴重滯後。

  目前,住房保障法的欠缺,使我國整個住房保障法律體系缺少“領頭法”和“支架法”。在沒有法律和行政法規的情況下,只有用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來規範當前的住房保障制度建設,比如報道中蒼南縣竟然可以規定“限價商品房銷售對象優先考慮黨政機關和其他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在職幹部、職工”,儼然為這次的權力自肥提供了“合法依據”。

  不可否認,這一立法缺陷的後果,直接造成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緩慢以及分配、出售領域醜聞不斷,因而,當前政府應抓緊時間,推動保障性住房立法,從法律的高度明確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對象,保證保障性住房申請人資格審核程序的公正透明,加大對保障性住房申請造假者的懲罰力度,讓保障房始終恪守其“社會保障”的公共屬性,使保障性住房真正能為最需要的人提供,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來源:華龍網 廖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