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食品安全事件非添加劑引起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6日 09: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專家陳君石稱,公眾不必對食品添加劑“聞之色變”

  南方日報訊 (記者/陳楓 通訊員/粵食安)昨日,廣東“食品安全宣傳周”的重磅學術活動——— 中澳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食品安全標準研討交流會在廣州舉行,來自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專家與中國學者展開交流。著名食品安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表示,我國目前還沒有一件食品安全事件是真正由食品添加劑造成的,公眾不必對食品添加劑“聞之色變”,不能把假冒偽劣都歸為食品安全問題。

  染色饅頭、墨汁粉條、塑化劑……今年以來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百姓紛紛感嘆“現在不知道能吃啥”。但陳君石認為,沒必要如此悲觀。他説,一些市民沒有把假冒偽劣和不安全食品概念區分開來,而很多假冒偽劣食品實際上不會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危害。比如上海“染色饅頭”事件,生産者使用“檸檬黃”把普通饅頭染色後假冒成“玉米饅頭”,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但是從健康角度來説,“檸檬黃”是經過國家批准的食品色素,對人體無害。

  現在很多人聞“食品添加劑”而色變,陳君石表示,很多人以為加入了食品添加劑,食品就不安全了,這是誤解。其實,按照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334種。如果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化的食品加工企業。“我國至今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沒有一個是由食品添加劑引起的。現在的問題是,食品里加入了不是食品添加劑的其他工業原料,比如三聚氰胺、塑化劑、蘇丹紅。卻讓食品添加劑受了惡名。” 他認為,現在的問題不是沒有標準,而是生産者不聽話的問題。政府應抓好食品生産源頭,運用發達國家普遍使用的“過程管理”模式,即到生産地點檢查原料來源、生産過程、産品出廠檢測結果等,而不是靠終端産品的抽樣檢測,因為這樣最後查到有問題已經晚了。“安全的食品是生産出來的,不是靠監管出來的,也不是檢測出來的,食品生産經營者是第一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