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打破壟斷是成品油價格市場化的前提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5日 10: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國網-時代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業內人士日前透露,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將朝市場化方向完善,新的成品油定價權可能向三大油企下放,具體方案有望于年內出臺。“在國外很多地區,油價都由企業自行制定……”有關專家認為,這將是成品油定價機制走向市場化的標誌。知情人士表示,在明晰定價權的同時,發改委或將引進第三方經營主體對國內成品油價格發佈參考價格,第三方經營主體與三大石油公司具有同等法人地位。(據6月14日《中國證券報》和《21世紀經濟報道》)

  成品油價格將由“三巨頭”來定?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油價要漲得更快更高了!的確,近幾年來,除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之外,國際原油價格一直處於上升通道,國內的三大油企一直在以煉油虧損為由向國家發改委申請漲價。如果由它們自己來定價,結果不是可想而知嗎?

  我並不認為,國家發改委下放定價權就一定會導致油價的上漲——如果價格形成機制真正實現了市場化,成品油價格甚至可能下降,因為市場競爭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問題是,定價權下放了就意味著市場化嗎?

  市場化是以自由競爭為前提的。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就是利用市場主體以及消費者之間的博弈來發現合理的價格。壟斷之下,是沒有市場可言的。可在目前中國的成品油市場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國有控股企業所佔的市場份額在90%以上,國內石油的勘探和開採以及原油的進出口更是100%控制在“三巨頭”的手裏。雖然“三巨頭”之間也有一些競爭,但它們之間的競爭並不是真正的市場競爭,因為它們都是由一個“老闆”絕對控股的,那就是政府。三家“兄弟”企業只要坐在一起,完全可以操縱油價,其他的小型油企以及消費者根本就沒有議價的資格。

  國家發改委可能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有了引進“第三方”的想法,只是這個概念出現在這裡實在不倫不類,因為“第三方”是調解機制而不是定價機制中的概念。在商品市場中,市場主體是多元的,定價不是哪兩個利益主體之間的博弈,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麼“第三方”。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中,從來都沒有“第三方經營主體”之説,也從來沒有什麼“參考價格”——市場價格是隨著供求關係不斷波動的,任何經營主體發佈的價格都只是“一家之言”。在壟斷的狀態下,“三巨頭”完全不必理會所謂“參考價格”。

  回頭再來審視“定價權向三大油企下放”,這種説法本身就是反市場的,因為在完全市場環境下,商品定價權並不掌握在少數幾家企業的手裏——如果兩三家企業就能決定統一的價格,那就不能算是市場化。

  我國正致力於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石油行業的市場化是大勢所趨。因此,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朝著市場化方向改革是完全正確的。但實現市場化的前提是打破壟斷,國外油價市場化的地區也莫不如此——在壟斷格局依舊的情況下放開成品油定價權,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責任編輯:呂莎莎

熱詞:

  • 成品油
  • 定價機制
  • 巨頭
  • 市場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