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推選出一位強有力的候選人之前,核心的新興經濟體需要建立高級別的工作機構,以協調各國之間的利益以及步調
劉利剛
IMF新總裁之爭一開始似乎就偃旗息鼓了。
法國現任財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幾乎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作為代表歐洲的候選人,拉加德也在近期開始了對新興經濟體國家尤其是金磚國家的遊説,希望得到這些國家的支持。
在新興經濟體缺乏強有力候選人的情境下,拉加德的當選不會存在太大的障礙。與此同時,歐洲國家以及美國仍在IMF擁有著決定性的投票權,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即使有異議,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與其糾結在對本屆總裁的選舉上,金磚國家不如將眼光放遠,整合自身的內部以及外部資源,將重心放在IMF下一屆總裁的爭奪上。
IMF和世界銀行,作為二戰以後世界經濟金融體系重建的代表性機構,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協議——IMF的總裁應由歐洲人擔任,而世界銀行的行長則由美國人擔任。眾所週知,IMF從誕生伊始,就有著極強的美國色彩,選用歐洲人擔任總裁,是美歐之間權力制衡的一種妥協。這樣一種“輪流坐莊”的體系運行過半個世紀,並未面臨嚴峻的挑戰,本質上是因為美歐的實力鶴立雞群。而金磚國家從21世紀開始逐步興起,並開始挑戰原有的國際經濟金融秩序,是其經濟實力增強的正常表現。只是,從經濟實力至經濟權力的傳導過程,仍有待時日。同時,出於保護自身利益的需要,美歐仍將在其中不斷設置障礙,也將在某種程度上拖延金磚國家的真正“上位”。
在IMF前總裁卡恩辭職後,歐洲方面立刻推出拉加德,就引發了金磚國家的不滿,金磚國家反常地發表了態度強硬的聲明,表示在卡恩當選之時,歐元集團主席讓-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曾經宣佈“下一任總裁肯定不會是一位歐洲人”,“在歐元集團中和歐盟各國財政部長之間,所有人都清楚斯特勞斯?卡恩將很可能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的最後一名歐洲人”。金磚國家也同時表態,基於國籍來選擇IMF的總裁破壞了該組織的合法性。金磚國家這時的突然“發聲”,事實上也表明了新興經濟體期望建立國際秩序的決心。
儘管如此,拉加德仍將輕而易舉上任。這表明美歐仍在世界經濟體系中佔據著重要地位。與此同時,目前的國際經濟議題也相對有利於歐洲,在歐洲債務危機肆虐之下,選用一位來自歐洲主要國家的財長擔任IMF總裁,對於各國來説,也是一個相對能夠接受的安排。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新興經濟體經濟總量的不斷增大,未來美歐在國際組織中的壟斷地位將被更多挑戰,而這樣的挑戰也最終出現一個“臨界點”。
從經濟總量上來看,未來5年內,亞洲經濟體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而反映這樣一种經濟變化,IMF也將面臨著較為根本的投票權改革。按照2010年11月G20峰會達成的協議,發達國家將在2012年前向新興經濟體國家轉移約6%的投票權份額,在這項工作尚未完成前,卡恩突然“東窗事發”,打亂了新興經濟體國家的打算,也造成其政策上的被動。
即使拉加德上任,IMF本輪投票權轉移工作也將按照預期的時間表完成。在未來幾年內,新興經濟體要求增加投票權的聲浪,也將不斷增強。存在著“先天不足”的拉加德,除了選擇繼續提高新興經濟體的投票權外,幾乎別無選擇。
實力之外,需要考慮的還有策略。在推選出一位強有力的候選人之前,核心的新興經濟體需要建立高級別的工作機構,以協調各國之間的利益以及步調。金磚國家之間儘管目前已經存在著高級別的對話,但實質性的合作仍然顯得較少,各國之間也尚未形成根本性的共識以及信任。
在聯合的基礎上,投票同盟的建立也應該被認真考慮。而新興經濟體如何能夠減少摩擦,並將手中的投票權“集中使用”,仍然是一個費思量的話題。對於金磚國家來説,其作為新興經濟體的核心地位已經不容置疑。然而,如何避免“過度核心化”,同時避免“邊緣化”其他發展中經濟體,則是取得話語權的另一個關鍵節點。
(作者為澳新銀行(ANZ)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