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袁蓉君
中國進口保持強勁表明內需仍然較為樂觀,這能夠降低外需減速對於中國經濟的下行風險。
記者袁蓉君近來美歐日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長的不盡如人意已對中國經濟産生了一定影響。根據6月10日海關總署公佈的5月份外貿數據,出口同比增速放緩至19.4%,低於市場預期。其中,中國對發展中國家和相鄰經濟體出口增速保持強勁,但對主要貿易夥伴和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出口增幅卻急劇下滑,顯示出外需增長的放緩趨勢和基數效應。不過,當天與本報記者連線的多數外資銀行專家認為,當月中國進口增速保持強勁表明國內需求仍較為樂觀,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需減速對於中國經濟的下行風險。
出口受制于外需放緩和基數效應
鋻於5月份高盛全球領先指標環比升幅降至約零,以及近幾個月中國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中的出口訂單分項指標持續下行,高盛經濟學家喬虹認為,5月份中國出口增長減速與外需增長放緩趨勢相符。而巴克萊資本經濟學家常健則強調了中國對最大貿易夥伴和發達經濟體的出口增速顯著放緩所帶來的擔憂。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孫馳則強調,經季調後的出口增速達月環比4.1%,表明出口並未如總體數據顯示的那麼疲弱。
數據顯示,當月對美出口增速從4月份的25%陡降至7.2%,對歐盟出口從27%降至13.2%,對日本出口則從24%降至15.7%。與此形成對照的是,中國對新興市場和亞洲相鄰經濟體的出口則保持強勁,對整體出口增速形成支撐。中國對巴西、澳大利亞和東盟各國的出口增速分別為67.4%、32.9%和21.7%(4月份分別為40.6%、37.6%和31.4%)。另外,當月加工貿易型出口放緩的幅度超過了一般貿易型出口。
“中國出口出現一定程度的減速符合市場預期。由於近期發達經濟體出現了一些經濟減速跡象,在未來幾個月內中國的出口增速很可能將進一步降低。但由於發達經濟體的復蘇仍在持續,且中國出口商品仍保持著較高的競爭力,我們認為中國出口出現嚴重減速的可能性不大。”澳新銀行環球市場部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如是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代理總裁利普斯基此前一天在北京對記者表示,IMF並未修正其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4.4%的預測值。全球空運巨頭———美國聯邦快遞公司和國泰航空公司也預計下半年貨運需求將復蘇。
進口反彈主要反映內需強勁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中國的進口增長同比上升28.4%,遠高於上月的21.8%和市場預期值22.0%,表明中國國內的大宗商品需求保持強勁。從商品種類來看,原油以及鐵礦石的進口量與上月相比保持基本不變,但大豆的進口量卻大幅上升,升至年內的次高點456萬噸。
喬虹將進口增速的反彈歸因于極低的比較基數,認為由於內需增長減速,進口增長的根本勢頭在持續放緩。“進口季環比折年增幅自年初時的3位數落入負值區間更充分地體現了這一趨勢。”她説。而劉利剛和瑞銀集團中國經濟研究主管汪濤(專欄)則不以為然,前者稱中國進口保持強勁表明內需仍然較為樂觀,這能夠降低外需減速對於中國經濟的下行風險;後者則表示,進口整體強勁表明中國內需放緩的程度並不如市場此前擔心的那麼嚴重,也完全符合瑞銀對於今年經濟增長溫和放緩的預測。據悉,目前瑞銀仍維持2011年GDP增長9.3%的預測。
儘管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調整,但5月份中國的進口額和進口量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例如原油進口額增速為同比69.5%,而進口量增速為20.8%,成品油進口額和進口量增速分別為47.4%和6.6%,汽車和汽車底盤分別為51.9%和23.1%。孫馳認為,這暗示進口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價格上漲因素的推動。
順差佔比收窄難阻匯率升值
對於5月份貿易順差的繼續上升,喬虹的解釋是,這是經濟增長因政策收緊而放緩時的常見現象。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實際內需增長的波動性往往大於其主要貿易夥伴。同時,由於中國在全球市場特別是大宗商品市場中的重要地位,其實際需求的走軟也往往伴隨部分進口價格在一定程度上的走低。預計這一週期性影響可能繼續存在,直至內需增長隨下半年預期中政策正常化而實現反彈。此外,季節性影響也在起作用,因為中國往往在年初時出現低貿易順差甚至貿易逆差,而後順差規模在年內不斷擴大。
就2011年全年來看,孫馳預計中國的貿易收支仍將保持順差,但會較2010年的1830億美元有所收窄。她還預計,2011年和2012年中國的經常賬戶佔GDP比率將進一步收窄至3.1%和1.7%。
儘管5月份貿易順差規模低於市場預期,汪濤和劉利剛並不認為這將減緩人民幣的升值趨勢以及步伐,均維持2011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5%~6%的預測。劉利剛還預計,下一步中國央行可能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區間。“從歷史經驗來看,六七月份往往是人民幣匯率政策出現變動的敏感時間窗口。”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