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對經濟數據泄密內鬼必須零容忍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9日 10: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半島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日有消息傳出,國家統計局與央行兩名副處級官員因敏感數據外泄而被調查。上述兩部門的相關人士表示,其中一人給券商作報告,從中獲得了利益。有知情人士亦表示,這是相關部門所實施的針對經濟數據洩露情況的跨部門調查所牽出的事件,調查已進行數月。(6月8日《21世紀經濟報道》

  逐漸浮出水面的調查充分佐證,一些研究單位或媒體並非真有“神算子”般的特異功能,如果硬要説有特別之處,那便是這些落馬人員的失職失責。對於一再出現的數據外泄現象,三年前便已引發公眾的不滿,不知是“內鬼”所穿馬甲極富迷惑性 ,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內鬼”直到現在才浮出水面。

  相較之下,故宮還有中石化廣東分公司,其對“泄密”問題的處理則高效得多。故宮開會所之舉被曝光後,果斷開除全部員工,以泄積憤。近年來,我們也經常看到“內鬼”舉報的現象,但被舉報者常常似有神助,總能找到舉報者,輕者穿小鞋,重者打擊報復。

  當“內鬼”換了一個崗位,變成了洩露國家統計數據時,查處卻變得如此之艱難。數據頻頻洩露,並不排除有技術性的問題,但根本原因至少有二:一是“公地悲劇”,二是處罰不力。

  不過,“公地悲劇”的形成,往往正是因為政策約束特別是處罰不力的結果。雖然不排除個別人的確可能沒把緊口風,但更不能排除,有人直接拿數據換取肥碩的利益。畢竟違規成本的奇低,與“洩露”收益的畸高,嚴重不相匹配。

  筆者認為,倘若有關部門切實站在納稅人角度,對洩露重要數據的“內鬼”抱以“零容忍”,又怎能滿足於換位子式處理,或者教育式懲戒?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於懲處不足 ,非法獲知宏觀經濟數據已然成為券商和研究機構的行業潛規則。要有效遏制宏觀數據泄密交易的猖獗態勢 ,有關部門理應加強對數據泄密的刑責追究,從而真正發揮相關法律的威懾力,阻嚇泄密交易行為。幾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