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記者 王穎文報道
儘管網絡閱讀、電子書等新媒體的崛起,正在改變人們的閱讀方式,但是,由於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開放,大大增加了人們的信息獲取量,這使得人們獲得的有效信息量比以前多了幾倍甚至更多,但傳統圖書閱讀仍是目前最重要的獲取知識的方式。
日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在京發佈了“第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各種閱讀媒介的閱讀率均創新高,其中數字化閱讀增幅最大。調查結果同時顯示:6成以上網民更傾向於閱讀紙質書。對我國網民傾向的閱讀形式的研究發現,63.8%的網民傾向於“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1.7%的網民傾向於“從網上打印下來閱讀”;34.4%的網民更傾向於數字化方式的閱讀。國民閱讀量的提高和國家的政策是分不開的。其中,中央提出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政黨,各級黨政部門身體力行,為國民閱讀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範作用。
北京市民王先生是位IT人士,主要從事軟體開發,他告訴記者,他平時坐地鐵上下班,包裏都會裝一本書,在坐地鐵時打發時間。當記者問及為何沒選擇電子産品閱讀時,王先生説:“電子産品一是需要充電比較麻煩,最主要是一直盯着屏幕眼睛會不舒服,以前也經常用電子産品閱讀,比如在手機上看早晚報或電腦上看電子書,但産生的視疲勞讓本人後來的閱讀習慣改成了紙質書。而且現在的紙質書質量很好,一本厚厚的書實際沒有多少重量”。
程女士是位剛退休的初中老師,她向記者講述:過去除了上課的空閒時間主要用來看書。現在雖然偶然也在電腦、電視上看看新聞資訊什麼的,但除了看電視其他主要還是看紙質書和報紙。程女士同時提出,由於初中學生的可塑性強,因此學生閱讀的作品,需要教育機構做出好的引導。
張露是位普通白領,她告訴記者平時她主要看時尚類雜誌。“自從工作以後經常在報攤上買些時尚雜誌,前幾年她發現網上也可以看電子雜誌,翻看比較生動,因為有背景音樂,裏面的圖片還是能活動的,於是就減少了購買紙質雜誌的數量。再後來有段時間那些電子雜誌需要付費後才能看,感覺比較繁瑣。反正現在即使上網看電子雜誌還仍然會去報攤購買。我家裏的時尚雜誌一堆一堆的,我媽説要給我賣廢品,我都堅決制止,留着偶爾翻翻也不錯”。
另外,國民閱讀調查公佈數據還顯示出:我國18周歲~70周歲國民對圖書和期刊的價格承受能力均比2009年調查時有所增加。16.4%的電子書讀者閱讀電子書後還會購買該書的紙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