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昆明6月8日電 (記者李倩 王亞光 王凡)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與湄公河沿岸其他五國的合作促進了區域內各經濟體的快速發展,如何突破現行桎梏,加強各國間的經濟聯絡,實現區域各國的互利同贏、共同繁榮成為未來深化合作亟需破解的難題。
湄公河是亞洲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出國境後稱為湄公河,自北向南流經中國青海、西藏、雲南3省區和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5國,最後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國海。大湄公河是國際上對瀾滄江和湄公河的統稱。
1992年,在亞洲開發銀行倡議下,大湄公河次區域6國舉行首次部長級會議,共同發起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機制,以加強各國間的經濟聯絡,促進次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繁榮。
今年6月7日在昆明舉行的GMS商務理事會第二次會議上,與會各方達成了《GMS商務理事會——昆明共識》,強調今後將繼續促進GMS交通基礎設施、信息、投資和市場準入政策、商品等方面的互聯互通,以實現優勢互補,提升整個區域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GMS商務理事會理事長許寧寧説,GMS經濟合作機制自啟動以來,已形成了一種開放、互利的局面,合作正在向更深、更廣的領域發展。“大湄公河次區域正在以創新、務實和全面合作的方式進行,且呈現出巨大的發展空間和良好勢頭。”
目前次區域各國已建立起良好有效的合作機制,六國之間也已形成了密切的貿易關係。以中泰兩國為例,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雙邊貿易額由2003年的116億美元增至2010年的529.47億美元。
然而,許寧寧同時指出GMS合作仍存在整體經濟實力薄弱、軟體設施不配套、人力資源開發合作舉步維艱、中小企業參與區域合作能力較差等問題。“這些問題對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進一步推進構成了阻礙,亟需解決。”
一些與會代表透露,由於地域的臨近性和資源結構的相似性導致各國部分産業和商品結構同一性,因此在國內和國際市場存在一定競爭。“這些問題是任何一個區域合作機制都會碰到的,關鍵在於如何協調統一。GMS各國應該通過協商來最終決定是否對同質性強的産業或産品進行重新佈局調整、優化資源配置,增加産業或産品的互補性。”雲南省社科院東南亞問題研究專家朱振明研究員説。
GMS商務理事會秘書長戴傑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各國還應通過行業和企業的有效對接,互通産業信息來減少不必要的競爭,如其他國家某種商品過剩,中國可以加大進口;如果幾個國家的某種商品都過剩,就應該整合資源,聯合開拓國際市場。
必須指出,實現交通便利最大化是促進本區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六國實現交通網絡銜接仍面臨不少困難。地處中國西南邊疆的雲南,與老撾、緬甸和越南接壤,雲南有著4000多公里邊境線,多年來卻只有一條鐵路與外國相連。
在公路方面,連接中、老、泰三國的昆曼國際大通道中國段于2008年3月已經貫通,但整個大通道的最後瓶頸工程——老撾會曬到泰國清孔的跨湄公河大橋仍未完工。各國車輛目前行至此處只能乘渡船過河,大大影響了這條道路的通行能力。
泰國國家工商會秘書長楊派樂提出應從基礎設施、教育和旅遊三個方面實現互聯互通。他説,因各國經濟實力不同,基礎設施建設上存在差距,加大這個領域的投資非常有必要;各國應在教育和文化上出臺優惠政策,支持相互間學校、學生和文化團體的交流互動;儘快推動無障礙旅遊圈的建立,改善旅遊設施,簡化簽證手續,推動一站式旅遊服務,建立區域遊客信息中心,加大培訓旅遊管理人才等。
政策和貿易便利化的互聯互通也很迫切。越南中國商會秘書長侯凱生舉例説,如汽車和摩托車行業,中國資本在以越南為基地的基礎上,通連到老撾和柬埔寨,創造了就業機會,加強了整體的競爭性。只有政策和行業實現互聯互通才能進一步促進資本的流動,提升整個區域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