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8日 11: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馬立明 兩周前,一人從23樓縱身躍下。高慶昌,萬昌科技董事長,身家6億,其企業上市才僅僅3天,就這樣結束了人生。他生前的最後10小時裏,他在餐桌上感慨“無福跑斷腿,人有時是瞎忙活”,這話意味深長。有媒體總結,近3年來有9位億萬富豪自殺,匆促地結束了人生,這個名單包括金利斌、盧立強、魏東等風雲人物。
請注意,這9位自殺的富豪都是民營企業家。
有媒體推斷,資金鏈斷裂是這些民營企業家自殺的重要原因。應該説,這幾位自殺的企業家都有著顯赫的經歷:將十幾人的小作坊一下子做到數百人的大企業,將不知名的品牌做成上市公司。然而,做大之後,風險也成倍增加,因為缺乏相應的抗風險能力,這些企業都在走鋼絲,萬一拿不到錢,企業就癱瘓了。業內有句話説,民營企業是屬螃蟹的,一紅就死。此話的意思是,很多民營企業老闆們儘管號稱億萬富翁,但那只是賬本上的數字而已,一旦資金鏈破裂,富翁便淪為“負翁”。
做企業,肯定有風險,為何近幾年,民營企業家特別痛?金融危機以來,絕大多數民營企業進入微利競爭時代。缺乏設計創新和現代型管理,這屬於先天不足;高成本,辦證難,市場萎縮,這屬於客觀困境。以成本為例,如今電費、水費、原料、交通運輸費都直線上漲,而減稅政策遲遲未出臺,商家的利潤空間只能一再壓縮。若是為削減成本而偷工減料,欠薪,就會淪為無良商家,甚至會觸犯法律底線。
為民營企業家止痛,恐怕就得先“鬆綁”。減稅未必是最好的處理辦法,但卻是最快見效的止痛劑。在美國廣受好評的“就業減稅”政策,以提供就業崗位換得稅務優惠,不僅緩解了失業率,還減少了民營企業家的負擔。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
民營企業家的痛,肯定只是陣痛。相信不久的未來,痛一定會消除。但現在當務之急,是如何為這些民營企業止痛,如何讓他們渡過這個難關。這需要一個更好的市場環境,一個更寬容、更靈活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