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緬管道國內段動工 滇黔桂資源分配初步敲定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8日 08: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6月7日來自中石油總部消息:中緬天然氣管道國內段即將動工,相關準備工作正在緊張推進中,年輸氣量將達120億立方米,預計2013年將正式投産供氣。

  “這條管線將主要向滇黔桂三省供氣,我們每個省都和中石油草簽了資源採購的意向協議,但最終的數量還沒確定。”當天,貴州天然氣有限公司總經理程躍東告訴記者。

  自2009年中緬雙方就合資修建油氣管道達成意向以來,外界立即開始揣測中國正在謀求通向印度洋的通道——緬甸、巴基斯坦等友好鄰邦將成為這其中重要的合作者。

  “我國要建立東南西北四大油氣安全通道,中緬管道將是伸向印度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中石油人士表示。

  滇黔桂搶食資源

  滇黔桂三省區都在積極爭取中緬天然氣管道的供氣量

  中緬管道西起緬甸實兌港,自雲南瑞麗進入我國,再經雲南、貴州和廣西三省區,最終抵達廣西貴港,年輸氣量120億立方米。2010年6月其境外工程開工。

  而境內工程按計劃應在今年5月底前動工。它包括1幹8支,幹線從雲南省瑞麗市58號界碑入境,在貴州安順市油氣管道分離,天然氣管道向南經貴陽市、都勻市、廣西河池市、柳州市,最後到達貴港市,幹線全長1726.8km;此外還將修建麗江支線、玉溪支線、都勻支線、河池支線、桂林支線、欽州支幹線、北海支線及防城港支線,支線長855.6km。

  由於天然氣與成品油的比價效應明顯,因此近年來,全國各地政府和地方燃氣公司都在積極爭取天然氣的供應量。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201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達2600億立方米,然而由於國內天然氣産量較消費量增速緩慢,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可能在未來十年內達到50%,因此滇黔桂三省區都在積極爭取中緬天然氣管道的供氣量。

  據程躍東介紹,中石油與他們簽署的協議包含兩塊資源,一部分來自中緬天然氣管道,而另一部分來自中貴天然氣管道(寧夏中衛——貴州貴陽),因此目前並不能確定中緬輸氣管道最終能供給貴州的資源量。

  中貴天然氣管道北起寧夏中衛縣,南至貴陽市,它主要是將塔裏木盆地、中亞以及俄羅斯生産的天然氣通過起點中衛聯絡站,向南輸送。建成後,年供氣量可達150億立方米。

  該管道途經寧夏、甘肅、陜西、四川、重慶、貴州等6省區,終點為貴州省貴陽市。管道全長1598公里,其中貴州長度約為358公里,預計也將於2013年建成。

  “草簽的協議中是每年幾十億方,但目前具體數字不便透露。”程躍東説。

  而南寧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陽則給出了更為明確的答覆。

  “我們的資源主要來自中緬管道和西二線南寧支線,當時的説法是中石油每年供22億立方米,西二線南寧支線大約是9億立方米。”他説。

  如此算來,雲貴兩省將獲得更加充沛的資源量,甚至可能每個省都能獲得40億立方米/年以上的天然氣資源——對此,程躍東和曹陽都未給予回應。

  “廣西這個量不算小了。”息旺能源分析師王瑞琦指出:“畢竟它處於兩條管道(中緬管道和西二線)末端,不論輸氣技術還是分配資源,它都不易與雲貴兩省爭奪”。

  印度洋通道的意義

  通過中緬管道進入印度洋,可降低中國油企成本與風險

  高油價下,如何保障國內石油戰略安全似已是老生常談,然而進入印度洋沿岸,對中國石油企業來説卻有不同的意義。

  “2000年國務院從交通部、發改委等政府部門及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公司抽調各方面專家,就馬六甲海峽對我國石油安全戰略的影響進行了專題調研。”有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高層説。

  他指出,印度洋沿岸的南亞和東南亞各國都擁有很多水運條件便利的岸線資源,比如緬甸的實兌港、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都是世界知名的良港,過去它們由於山系阻擋及地緣政治,中國石油企業的業務很少涉及那裏。

  “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特別是中國油氣安全戰略的重要性日益顯現,進入印度洋就變得十分重要。”他説。

  在他看來,通過上述兩個港口即可繞過海上咽喉馬六甲海峽,更將極大減少海運航程,從而降低企業的成本和風險:瓜達爾港距離霍爾木茲僅4000公里,輸往那裏向國內輸送石油,可以減少一半以上的航程;而實兌港的優勢更為明顯,它不但可以直接將進口資源輸往國內,減少了跨境管道運營中的風險(從瓜達爾港進口石油,要麼就需翻越帕米爾高原等山系;要麼就需通過印度、緬甸等國後再抵達我國);更是將資源直接輸往需求旺盛,但資源匱乏的西南市場。

  他強調説:“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通過進入印度洋,可以將南亞,甚至西亞的油氣資源更好的與國內市場聯絡起來。”

  據了解,自國際油價高企以來,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石油企業一直謀求建輸氣管道,將南亞,甚至中亞的天然氣資源輸往歐洲,以擺脫當地天然氣市場對俄羅斯的依賴,然而由於運輸距離太長,成本過高,加上俄羅斯的阻撓,這種設想一直未能實現。

  “然而這些國家政府卻希望能將資源利用起來,以改善國內經濟,因此如果中國石油企業不積極發揮影響,那麼這條長輸管道遲早會建設的”,那位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高層説:“中國能源需求旺盛,為什麼不更好地利用家門口的資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