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美股下半年可能二次探底 內地資金是香港樓市支撐主力?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8日 0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4月27日伯南克公開會議後至5月底,美股回落2%、美匯指數上升4%、CRB商品指數回落12%。5月底,希臘股市已跌至十四年新低,十年期主權債券孳息升至16.37厘、四年期債券21.04厘、兩年期24.56厘。希臘政府所發行3300億歐元債券市價每股0.55歐元(即持有希臘政府債券者每股賬面損失約1500 歐元)。

  去年來自歐盟及IMF的1100億歐元注資仍不夠,如歐盟及IMF 7月份不再注資,希臘將被逼退出歐元區。希臘只是“歐豬五國”的其中一國,還有葡萄牙、愛爾蘭、西班牙等,看來歐債危機仍在擴大。歐債危機令金價每低於1500美元便有支持,因為所有社會福利國家的財政一個接一個出問題。歐元出現十年後的今天,已令德國有太多工廠、法國太多公務員、西班牙太多別墅、希臘太多懶人及福利國家太多負債。較美國2007年的情況好一點的是:歐元區CDO不多,因此不會引發類似金融海嘯,只會令歐洲經濟半死不活。

  展望將來,美國明年第一季才會加息,反而擔心下半年美國CPI升幅減少後,支持不了美股再升,有機會出現二次探底。自5月份開始,我老曹已一再警告各位要小心。

  資源價踏入穩定期

  精於揀股者贏面較大。守則:一、寧買當頭起、莫買當頭跌,只投資有動力股份,即那些動力指數在“0”以上(RSI在50以上)的股份;一旦動力指數低於“0”(RSI低於40)便少沾手為佳;二、第一注賺錢才加碼,如第一注虧本就不要再買,最好速速止蝕;三、買跑贏恒生指數的股份,不買升幅落後恒生指數股。

  投資的結果很多時候由你怎麼看待這個世界決定。1990年1月我老曹相信日本開始十八年衰退期,2000年認為科網股泡沫爆破乃美國經濟繁榮結束的日子;至於2007年道指創新高,只是美聯儲在玩財技,卻主導了我老曹怎麼看待這個世界。2009年3月我老曹相信世界經濟進入“再平衡”期,到美國投資應以工業股為主、在內地投資應該是金融、房地産、消費股輪流炒。

  1978年的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引入自由市場機制,引發中國經濟加快工業化、城市化。2002年中國加入WTO令中國資源不足應付出口需求,帶來十年全球性原材料漲價潮,相信原材料漲價潮在2011年見頂機會十分大。

  雖然中國礦産資源十分豐富,但以人均資源計只及世界平均數的58%,導致中國礦産對外依存度大。向外收購資源成為過去十年的國策,以2007年起至今向外收購項目多達800余單,分佈70多個國家,其中以鐵礦佔最多,佔總收購金額的50%,銅佔20%,其他是鋁、鋅、鉛、煤炭、鈾礦等。最多被收購地區是澳洲,佔總收購金額的45%,南美洲佔16% 、亞洲13% 、非洲12%、歐洲及北美洲11%。

  過去十年的中國外交政策就是“資源外交”,今天中東已成為中國石油第一來源(佔中國總入口的50%),第二是中亞細亞及俄羅斯,近年更打開非洲各國這個新來源。經過十年努力,中國漸建立正常的資源供應來源,一如OECD國家建立資源來源後,原材料價格又回落。看來中國的資源供應來源問題將快解決,未來資源價格進入穩定期。

  2008年11月中央推出4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即透過投資令中國GDP保持高增長,透過人民幣負利率政策刺激樓市興旺。過去一段日子中國GDP保持高增長來自擴大投資及市民買樓,“十二五”規劃目標是刺激消費取代投資及買樓熱潮,不然投資增長率減慢、樓市冷卻而消費不大幅上升, 中國內地GDP增長率將快速下滑,將令中國內地經濟軟著陸失敗。

  今天歐美已變成難兄難弟,中國與印度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育開始冒起,令人擔心的是,富國之後會否出現強兵(一如過去德國和日本的冒起)?印、巴之間會否最終一戰?中國比較令人放心,起碼至今仍強調和平崛起;加上日本進入衰落期,中、日矛盾不大。

  不懂週期如瞎子摸象

  根據IMF今年公佈的一項研究:1960年至2010年全球可確認的金融週期(Financial Cycles)共480個,其中115個由信貸擴張及收縮造成,114個由樓價升降所造成,251個由股市升降所造成。換言之,信貸擴張與收縮、樓價升降及股市升降都是産生金融週期的背後原因。

  1960年至1985年金融週期在不同地區出現,1986年起隨著經濟環球化,金融週期亦環球化。信貸膨脹及收縮與房地産升降關係在1985年以前只有30%時間不同步,1985年後更降至20%。股票市場與信貸關係在1985年前只有41%時間不吻合,1985年後31%不吻合。

  換言之,各國信貸膨脹與收縮,與房地産週期有莫大關係。一個信貸膨脹期平均可維持八季(約兩年),股市上升期平均可維持22季(五年半)。即一個股市上升期通常由一個信貸膨脹期、一個信貸收縮期及另一個信貸膨脹期所組成。

  在1985年前股市上升期平均可達32季(約八年),1985年經濟環球化後股市上升期平均只有10季(約兩年半)。即經濟環球化後,股市上升及回落週期越來越短。至於樓價則在不同國家有不同表現,樓價上升期一般可達32季(八年),樓價回落期平均有14季(三年半)。

  樓價升降同信貸膨脹及收緊有68%的時間是同步,主要受地方信貸擴張與收緊影響;反之,股市升降同當地信貸膨脹與收緊越來越不同步,主因是跨國資金影響力越來越大。

  1985年後IMF找到28次信貸膨脹及收緊、28次樓市起跌及61次股市大漲大跌的資料,證明經濟環球化後無論樓價及股市週期次數都在增加、波幅都在擴大。

  例如最近一次(2008-2009年),股市跌幅不但大而且環球化;2009年3月那次上升亦一樣。今時今日如不了解金融週期而盲目投資,有如瞎子摸象。

  投資市場從來沒有合理價,只有跟紅頂白。以黃金為例,看淡之時252美元亦沒人要,看好之時1500美元以上仍有人搶;香港樓價看淡之時400港元一平方英尺沒人要,看好之時12000港元一平方英尺仍有人爭。至於股份一旦下跌,跌幅可以由最高價回落90%或以上,上升時又隨時可上升10倍!

  上述情況是資金流造成。一如流水,平常可能連碎石亦衝不走,一旦山洪暴發,幾十噸重的巨石亦可沖走。觀察資金流可用動力指數;上升動力來源可以是企業純利上升、銀行利率下降或人心傾向,令動力減少的理由可以是企業純利下降、銀行利率上升或人心背馳。

  市價可以是每股資産凈值的10倍,亦可以是每股資産凈值的1/4甚至更低。換言之,股價升降同每股資産凈值關係不大,而是由大趨勢所主導,很多時候與政治有關,例如1984年7月起香港由每年賣地五十公頃到1997年7月的“八萬五”房屋政策以及2003 年9月的勾地表政策。如佛家所説:一切果皆由因造成,明白個中原因便可預知結果。

  例如1980年起美元利率高於CPI升幅,引發黃金熊市;2001年“911”事件後美元重返負利率時代,令黃金牛市重臨;2009年3月美股上升的理由是來自QE 政策面對QE2快結束,今年5月起美股回落。2009年8月人行逐步抽緊銀根亦形成內地樓價高企但股市不振的局面。

  長期持有不切實際

  香港有59%的家庭正在或曾經進行投資理財(房地産以外)、18%沒有投資理財、23%則拒絕理財。

  家庭收入越低、越少進行理財;收入越高、越傾向進行投資理財。其次是隨著年齡增加、加入投資理財者越多。

  理財守則:一、你能否每天花30分鐘在研究個別股份分析上,而不做任何投資;二、每年只買賣個別股份兩到三次;三、只投資低負債及高回報率公司(例如做100萬元生意賺25萬元),不投資高負債低回報率公司(例如做100萬元生意只賺5萬元。);四、不時不食,股票合理PE是15-20倍,高出此水平除非有特別原因,不然少沾手,而低於現水平反映該公司前景可能很差。

  對懂得投資理財的家庭而言,面對如今的通脹環境,問題是找出這次到底是黃金漲得快、樓市漲得快還是股票漲得快(過去十年的大贏家是持金者)?但對不懂理財的家庭而言,面對的卻是物價上升、租金上升、生活水平下降,上述亦是形成社會上貧富差距拉闊的理由。

  隨著近年理財知識漸普及,反令投資成功機會率遞減,因為任何社會皆逃不出20/80鐵律,因為社會財富不會因為更多人投資而增加,只在於如何分配,結果永遠只有20%是成功投資者。許多人只會計算短期賺多少,忘記了1997年後樓價曾跌多少、2000年起科網股跌多少、2007年10月起股市一度跌多少。

  管好你的虧錢項目,少理賺錢項目是理財第一步。經過2009年及2010年企業純利急升後,今年企業純利進入低增長期,令PE下降,亦令股市進入整固期。不少二線股由2010年的高價至今跌幅已超過50%。

  任何投資長期持有皆不切實際,投資已變成何時“In and out”(進出)的遊戲。當趨勢形成時加入、當趨勢結束後退出,説來容易做到難。根據太極圖象,任何趨勢皆有時盡,沒有永遠的繁榮,亦沒有永遠的衰退。

  金價進入“亢龍有悔”期

  1999年至2001年的金價上升是“潛龍勿用”,2002年至2007年是“見龍在田”, 2008年到2010年是“飛龍在天”,2011年則進入“亢龍有悔”,是否見頂則沒有人事先知道;不過,當醒目資金如索羅斯等都退出,便是必須留意的時候,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

  香港大部分人在35歲前買入第一個住宅,在45歲前完成樓換樓,在60歲後開始大屋搬小屋,甚至返內地居住。踏入1970年代港人出生率急跌,香港最高出生率是在1951年,到1961年即最多人置業的日子;1986年到1996年來自戰後嬰兒的首次買樓及換樓潮,刺激香港樓價在這段日子內狂升,亦是1997 年後香港樓價急跌的部分理由。

  2003年起另一樓價上升潮出現,主要由內地人來港置業;加上部分戰後嬰兒利用2003年起的低價進行樓換樓所引發,結果令“80後”今天只有望樓價興嘆!日本因為不接受移民,1990年起賣樓人數超過買樓人數,令房地産一蹶不振。2006年起同樣情況在美國及歐洲出現,至於香港什麼時候出現,相信由內地人停止來港買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