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8日 07: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記者 葉苗 ○編輯 梁偉
那些不知出於何種目的,蹲點在期指漲跌停板邊緣的“垂釣者”們,近兩周迎來了兩次不錯的收成。先是5月27日在1112合約上出現瞬間近乎跌停,再是昨日同樣景象又在1109合約上出現。自從股指期貨上市一年來,瞬間以大幅漲跌成交的“釣魚”現象已是第四次出現,並且在昨日打出了“史上最大”的“釣魚單”,這一現象堪稱期指上市以來的“最大懸案”。
為什麼近期這樣的現象如此密集出現?為什麼股指期貨特別受到“鍾愛”?究竟是市價指令或“烏龍指”導致的巧合,還是有人故意為之?是否有人從事 專門的“釣魚工作”?這一連串的疑問擺在了我們面前。業內人士表示,不管是監管機構還是期貨公司,都需要重視股指期貨的這一現象,儘量從交易制度和交易技術上進行新的探索。
“釣魚單”近日連續閃現
一個概率極低的現象,竟然在兩周內連續出現,不得不令人驚訝。
昨日的一幕發生在全天交易的第一分鐘內。作為遠月合約的1109合約在9點15分準時開盤,在前4秒進行了2手正常的交易,交易價格為 3024.4點,但是在第5秒價格突然被打到了2727點,距離跌停板僅有3點的距離,這一秒內總共以該價格成交了40手。隨後10秒內,期指又回到了正 常價格交易了幾手,在第16秒價格再度打倒了2734點,這一次又成交了18手。
這是在5月27日1112合約出現瞬間接近跌停的現象後,股指期貨在短短兩周內又一次上演同樣戲碼。
據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胡江來統計,從去年8月30日首次出現這一現象開始,期指已經是第四次出現同樣的現象。這四次“釣魚單”現象分別出現在去 年8月30日、11月17日、今年5月27日和6月7日。以成交價格看,這四次都觸及漲跌停板邊緣,前兩次是上漲,後兩次是下跌。另外11月30日的還有 一次非典型的案例,盤中一度在較高點位瞬間成交。以成交時間看,開盤前15分鐘出現的概率較高。以成交數量來看,四次分別為21、15、49、58手,昨日可謂實現了“史上最大單”。
原因不明成懸案
所謂的“釣魚單”是指在期貨市場上,有一些投資者會在各個合約的漲跌停板上全挂上單子,在漲停板邊上挂空單,在跌停板邊上挂多單。只要出現一些上鉤者,以期指T+0和杠桿交易的特點,獲利就極為豐厚。
“以這幾次現象統計,每手釣成的話大概平均有8萬左右的收益。”胡江來表示,在急速下跌至跌停板或驟然升高到漲停板位置過程中,參與者通過預先佈局的稍高於跌停或稍低於漲停位的報單,就能捕捉到異常波動帶來的收益。
而“被釣”的大魚,或者是錯用了“市價指令”,正逢該指令前方沒有其他挂單,於是一把打至停板附近;或者是打錯了價格,又或下錯了合約,這就是所謂的“烏龍指”。但不管如何,股指期貨目前有一群“專業釣魚者”在蹲點是不爭事實。
東方證券分析師高子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要在期指除了主力合約之外的三個合約都挂滿“釣魚單”,需要動用108萬保證金,如果一年能釣到一次, 那麼收益也就在10%以下,“如果專業做未免辛苦了一點,可能是一些人利用閒散資金順手做做。”但從股指期貨這一年的表現看,“釣魚者”的收益還是很可觀 的。
“但是這些成交是否確實是釣魚單現象,還有待查實。”一名業內人士表示,對於這些奇怪單子,目前尚未有權威解釋,尤其是出現概率如此之高,可能還有其他因素,不排除有刻意所為的可能。一些專家推測可能是有資金在試盤,或是跟一些程序化交易有關。
交易制度有改進需要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釣魚單”現象頻繁出現,説明交易制度需要作出一定改進。如果按照期指的早期設計,“熔斷制度”會很好地阻止這一現象的出現,“當然現在提出增加熔斷制度,是有點小題大做。”高子劍表示,但如果真有人利用“釣魚單”玩貓膩,則應該在制度上引起重視。
另外,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由於面臨很多“釣魚者”,一旦下錯單子的後果確實很嚴重。事實上,機構投資者在系統上較為完善,在下單指令發出後, 如果與市場成交差距太大,系統會自動提示投資者是否真的要下單。但個人投資者缺少這樣的工具,“期貨公司也應該開發這樣的系統給大家。”
專家表示,目前對於投資者來説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一是在交易中儘量回避非主力合約;二是在交易中少用“市價指令”,而是使用“限價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