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回報適當風險低或受追捧 港通脹挂鉤債券將面世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8日 0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記者 孫建耘

  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佈將在今年三季度初推出通脹挂鉤債券(iBond)的消息引發各方熱議。有議論稱特區政府發行iBond或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對此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高級經濟研究員張穎在接受記者連線採訪時稱,iBond的發行不僅為香港債市增加了新品種,且因回報適當、風險低及流動性較高,不失為低利率、通脹趨升環境下香港市民的良好投資工具,或會受部分投資者追捧。

  事實上,關於香港發行iBond早已不是新聞。早在今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在公佈財政預算案時已宣佈,由於通脹壓力難以在短期內消除,為幫助本地家庭保持購買力,將會發行50億港元至100億港元的3年期iBond,每半年派息1次,每手1萬港元,每人將最少獲得1手;特區政府將委託中銀香港和匯豐銀行作為發債的聯席安排行,iBond的集資額將交由外匯基金管理和投資。張穎説,5月31日香港金管局只是確認了iBond的發行時間及銷售模式,如iBond的發行將類似于新股發售,只是認購人不能以支票付款,需有賬戶扣賬;香港居民可通過銀行及證券公司認購,佣金為0.15%,安排行將豁免認購手續費等。

  從全球範圍看,香港發行iBond並非首創。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巴西、阿根廷、英國、加拿大、美國等國都先後發行過與通脹指數挂鉤的債券。張穎認為,iBond與美國財政部發行的抗通脹債券(TIPS)及儲蓄債券(iSB)類似,但有三方面不同。一是發行目的不同。TIPS和iSB是美國政府發行的眾多金融/債務工具之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為政府財赤提供融資。而香港特區政府長期奉行審慎理財原則,財政持續保持盈餘,發債無彌補財赤之需,只是為了深化債市發展、併為市民多提供一個應對通脹的投資選擇而已。二是發行機制不同。美國TIPS對機構投資者開放並通過拍賣發行,可在二手市場交易;iSB只供零售、不設二手市場,且投資者在首12個月內不能贖回,在1至5年間贖回要罰息3個月。而香港iBond在初次發行時只供香港居民個人認購,若投資者日後有意通過銀行或證券公司出售套現,機構投資者可在二手市場參與買賣。三是定價機制不同。美國TIPS設有通過投標確定的固定票面利息,本金隨消費物價指數變化;iSB的回報率是固定票面利息加上截至5月和11月的半年通脹率;通縮時兩類債券皆可取回本金及不低於票面利息的回報。而iBond的利息機制則包括浮息和定息兩部分,發行時會參照銀行利息及3年期優質債券利息來確定最低固定利息,浮息則與過去6個月的通脹率挂鉤,最終派息以高者為準。若通脹率低於固定利息或出現通縮,投資者仍可獲得本金和固定利息。

  張穎的看法是,由於未來香港通脹高企的情況仍可能持續較長一段時間,而iBond回報適當、風險很低及流動性較高,應是低利率、通脹趨升的環境下香港市民避免儲蓄被通脹蠶食的良好投資工具。受美元兌主要貨幣匯率不斷貶值、並推高主要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能源和食品價格的影響,2010年以來香港輸入性通脹的壓力持續增大。今年4月香港通脹率已升至32個月以來新高,達到4.6%,特區政府預測今年全年平均通脹率將高達5.4%。儘管美國有可能在6月結束QE2,但美聯儲遲遲不願啟動加息,加上美國國債佔GDP的比重已接近100%,美元長期貶值的壓力難以消除。而日本地震引發的全球供應鏈中斷的後果逐漸顯現,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和食品價格仍在高位徘徊,香港輸入性通脹的壓力較難在短期內消除。與此同時,儘管內地已採取偏緊的貨幣政策抑制通脹,但近期長江中下游五省遭受嚴重旱災或會影響內地和香港的食品供應量及推升食品價格,同時,市場預期人民幣兌美元和港元匯率長期走強,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繼續推升香港從內地進口産品的價格。

  張穎認為,對零售投資者而言,iBond可説是與存款類似無本金風險的穩健投資工具。儘管香港市場也提供其他有穩定投資回報的零售債券,如人民幣國債,但供應較少,預計本次iBond將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這有助於提高零售投資者對債券市場的認識和投資興趣,從而促進香港債券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