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陳德林詳解離岸中心 人民幣不會只在海外飛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7日 09: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世紀》-財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讓人民幣‘飛一會兒’,最後還是得有個落腳點,這個立足的地方就是香港”

  □ 本刊特派香港記者 王端 劉衛 | 文

  blog.caing.com/wangduan | blog.caing.com/liuwei

  在過去一年間,香港人民幣存款增長了7倍。人民幣離岸業務在市場、建設方面屢建里程碑。然而與此同時,香港也面對諸多質疑聲,人民幣是“回流”還是“向外走”?走的節奏如何把握?如何深化市場?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正在尋求新的突破點。

  對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的採訪,安排在他辦公室旁邊的房間,這裡是香港島最高的辦公室——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的88樓,陳被媒體稱為每天在雲裏霧裏辦公。採訪當日,陳德霖著黑色Giorgio Armani西裝配綠色領帶,面帶笑容、聲音洪亮。今年57歲的陳德霖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1993年香港金管局成立時即出任助理總裁,1996年任副總裁,2005年底改任渣打銀行亞洲區副主席,2009年7月,他成為新一任香港金管局總裁。上任伊始,他即面臨香港建設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重任。

  財新《新世紀》:人民幣國際化最大障礙是否還是人民幣資本賬戶不可兌換,如何走出一條毫無歷史經驗的路?

  陳德霖: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是人民幣使用正常化的一個步驟。

  中國在雙邊貿易達到3萬億美元,實體經濟達到5萬多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的情況下,直到2009年,政策都是不允許人民幣本幣在雙邊貿易和投資中使用,這個很不正常,首先得改過來。

  至於要成為主要國際貨幣,需要比較長的過程。但是,允許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使用,肯定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和投資有利,減低了交易成本,也減低了對美元的依賴。

  財新《新世紀》:你怎麼描述香港離岸中心建設目前進展,以及所遇到的障礙?

  陳德霖:離岸中心的概念是過渡性的,如果全面開放,離岸、在岸的概念就沒有太大意義了。

  今年希望辦好兩件事情。人民幣離岸市場是服務實體經濟,現在貿易做得不錯,進去出來都比較方便,但是投資方面,FDI(外商直接投資)和ODI(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都需要推進。

  離岸中心就是人民幣在香港融通,並服務亞洲和其他地方。香港的人民幣清算平臺有170個銀行參加,其中150個是海外的銀行或者分支的機構,他們的網絡遍佈全球,人民幣業務可以通過這個網絡開展起來。

  香港的人民幣現在是出路不夠,流動性相對寬裕,所以要建立良性的循環機制,比如直接投資渠道,要多一點允許外商企業拿人民幣進入內地。

  財新《新世紀》:有看法認為,目前香港注重如何把人民幣回流至內地,而無更多舉措推向國際。如何使中央相信香港會成為一個可靠的、可行的離岸市場?

  陳德霖:人民幣過去是沒有國際化的,很多雙邊貿易都不允許使用人民幣,只能用外幣。但現在開放了,可以用人民幣,但還有很多考量因素,比如退稅政策、企業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借貸成本等,有一籃子的因素影響個人、企業用人民幣意願。

  但可以肯定的是,國家政策通過貿易和投資渠道容許人民幣流進、流出,你可以想象,光出不進或光回去不出來嗎?

  從零開始到最初階段,從內地來看,要推廣人民幣境外使用,肯定要先出去,不出去就沒有人民幣海外流通。但是推出一定量後,有人説,人民幣“飛出去吧,多飛一會兒”,這有道理,但是飛來飛去,還是得有個落腳點,用到實體經濟活動上。在岸和離岸市場是有分隔,但不是絕對的。人民幣海外流通的基礎是在岸和離岸市場相互聯絡,沒有橋梁的市場是不可能的。香港人民幣主要是靠市場供求情況決定。初步階段,回流系統沒有建立的話,出路是有限的,因為境外地區的本土經濟活動基本不會用到人民幣。

  問題是橋梁怎麼建設——容量多少,流量如何管制。在國內,資本項目是有管制的。我認為,人民幣出來,像子彈不能一直在空中飛著,肯定要有下地的時候。而這個立足的地方就是香港。國家支持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這個已寫入了“十二五”規劃。

  財新《新世紀》:對於回流機制,與北京溝通的進展如何?如何消除北京的疑慮?

  陳德霖:目前,FDI用人民幣是按個案項目審批。我們跟國家部委溝通,他們基本上是支持FDI用人民幣,用辦法來規範。個案審批的不確定性太高。最近央行官員説希望今年之內出臺,我也比較樂觀。這樣政策空間框架上比較完善,出去和進去都有渠道了。

  回流循環機制建立,從北京的角度是認同的,跨境人民幣發展目的是改革開放的進程,要在風險可控、循步漸進的情況下服務實體經濟。

  財新《新世紀》:由於人民幣的升值預期,香港人民幣市場既是機遇,更是風險挑戰,有多大的試錯空間?

  陳德霖:這是一個實踐過程。人民幣結算通過清算行去上海進行兌換平盤的額度,去年訂下來時並不知道市場需求有多大。去年上半年,包括10月的第一、二個星期,用得都比較平穩。其後突然用得多,是因為海外地區通過代理行買人民幣的額度用光了,就讓客戶到香港買,導致香港兩三個星期內額度用光了。那個時候,我們馬上跟央行商討,其中採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啟動人民幣和港幣互換200億元。

  今年改了,不用年額度的概念,而用季度來算,而且是凈額度的概念。第一季度香港銀行賣給上海的人民幣比買入還多,現在內地支付給香港比香港支付給內地的多很多,比例是2:1,就是説匯出和匯入的比是2:1,所以凈額匯到香港。很多企業拿著人民幣想賣出來,有部分不願意賣的是等升值,但是很多企業是有需要賣出來。

  基本上,現在不談額度,去上海兌換是輔助的安排,主要靠香港離岸市場的供求決定的。供應是充足的,不一定要到上海買。

  財新《新世紀》:今年金管局在香港人民幣業務方面的工作重點和方向是什麼?

  陳德霖: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完善配套。在2009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政策、框架出臺以前,很多事都幹不了。政策出臺以後,一系列的出口、退稅,名單要擴大,從300家至67000家,地域也擴大。政策空間、配套要到位,要不斷改善。

  在現有的政策空間底下,有很多商機。一有政策,交易量馬上上來,但不見得一下子能把所有的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發動起來。他們都是微觀個體,有各自的想法和需求,但是整體來説,金管局要不斷將配套完善有關政策。

  二要推廣。這個新發展很多人都知道,但可能認知不夠深。此前,我在香港做了幾場關於人民幣業務的推廣,今年3月我去了澳大利亞,6月去俄羅斯,9月到倫敦,10月去西班牙,之後計劃去拉丁美洲。一些銀行已經在做推廣,我們會配合他們。

  我們要兩條腿走路--政策系統完善,支付系統、清算系統配合,然後跟銀行去一些認知夠度不夠,但是潛力很強的地方推廣。所謂潛力很強,就是與中國貿易和投資增長很快的地方。

  財新《新世紀》:新加坡、倫敦均表示願意在人民幣離岸市場中“分一杯羹”,設立清算中心。你如何看待?

  陳德霖:中長期是有可能的。但是從人民幣業務深度、本身資金池容量、資金融通渠道、金融産品豐富度等考量,短期很難形成多個離岸中心,目前達到上述條件的只有香港。

  雖然目前香港有5100億元存款,但也是剛起步。未來10-20年,全球各地使用人民幣會越來越多,肯定有不少金融中心會為本身和區內的個人和機構提供所需的人民幣服務,而業務量較大的都可以稱為人民幣離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