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樊綱:發展亞洲債券市場 減少對美元依賴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6日 15: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文匯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樊綱(專欄)

  全球金融危機後,世界各國都在討論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要求改革過去以美元為中心和基本儲備貨幣的貨幣體系。大家提出的改革方案有以下幾種:第一是追求“超主權貨幣”,即統一貨幣,統一中央銀行,以消除現在單一貨幣作為國際貨幣所帶來的各種弊端,減少一個國家大量發債所導致的各種危險,但這是相當遙遠的事情。我們可以把它作為參照係,這可能是未來的追求,需要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統一才可能實現。

  第二種方案是進一步改革和發展,加強對特別提款權(SDR)的利用。SDR本身已經是存在的機制,但在過去幾十年中,一直沒有真正被利用。一般使用SDR時,往往危機已經爆發,所以它更像是危機應對機制,而不是日常貨幣體系。同時,SDR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各國貨幣上,其現實性和真正的功能還有待研究。

  第三種方案是貨幣多元化。這種趨勢現在正在發生,只是要努力使它進展更快,作用更普遍。多元化可以減少對個別國家貨幣和債權的依賴,也使得貨幣市場上有更多競爭,更加平衡。現在歐元、英鎊、日元等貨幣,在一定程度上也起著儲備貨幣的作用,如果更多國家貨幣參與進來,就可以更大程度地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正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提出加快各國貨幣成為儲備貨幣的設想,即貨幣互持。從已有的機制出發,目前亞洲已經存在“貨幣互換”機制,再往前一步,從互換到互持,各國互相持有對方的政府債券,就像我們現在用人民幣到國際市場上購買美國債券一樣,我們也購買韓元債券、日元債券、馬來西亞債券等等,並且形成機制。持有數量可以根據大家的貿易量,特別是互相的進口量。儲備貨幣從最原始的意義來講,就是為了在貿易上互相給予一定的信用。鄰國之間互相持有對方債券,就能使對方貨幣在比較小的比例上成為儲備貨幣,從而減少對其他貨幣、特別是對美元的依賴。這一日常機制可以成為在現實中加以利用的儲備機制。這樣做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第一,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由此對世界貨幣體系的改革做出貢獻,同時促進亞洲債券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現在,亞洲有很多貨幣機制,包括儲備基金、互換機制、清邁協議,但是亞洲債券市場的形成和發展一直比較滯後,亞洲各國相互間發行本地債券,債券市場就能夠形成。債券市場一旦發展起來,除了政府持有之外,很多私人部門也會參與進來,可以推動定價機制的形成。

  第二,可以促進各國對相互間宏觀經濟狀況和發展政策的關心,從而促進政策的相互協調和配合。現在各國的利益相互隔開。當你持有對方債券時,大家對債券的價值,對各國的風險特別是對主權債的風險就會更多關心,大家就願意做更多的政策協調,一體化進程也會進一步加快。

  第三,可以讓大家的貨幣一定程度上成為主權貨幣。我們可能很長時間還不能成為超級大國,但是我們可以參與到貨幣體系改革中。亞洲將來在國際市場上會發揮非常大的作用。我們需要全球的思考,也需要從現在的事情做起,為亞洲、世界的金融體制、貨幣體制改革做出貢獻。

  為此,一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政府推動,特別是最初形成債券市場、貨幣互持的過程,需要有政治意願,各國加以配合,形成協議。現在一些國家表示願意持有人民幣債券作為儲備貨幣的一部分。但是,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中國往前走,也需要大家共同往前走,彼此分享市場繁榮的成果。而且,大家聯合起來,對世界金融體系的改革可以做出更大貢獻。就像亞洲一些國家在討論是不是要共同推選亞洲候選人參與IMF總裁競選一樣,聯合起來會有更大聲音。吸引更多貨幣參與進來,才能更多地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從而對現在體系的改革做出貢獻。

  (作者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