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銀行業:銀行股暴跌具有非理性特徵 繼續看好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4日 09: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證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我們的觀點:

  平臺貸款傳言等多重因素誘發銀行股重挫:

  我們認為,在市場預期日趨悲觀的背景下,今年以來相對收益顯著的銀行股本身存在著調整的要求。而近期銀行股的利空消息又比較集中,包括路透社的平臺貸款剝離傳言、開發貸款等風險權重上調傳言、不對稱加息預期以及匯金辟謠增持銀行股等。其中,平臺貸款剝離傳言對市場信心有明顯影響。

  市場對上市銀行平臺貸款問題過分悲觀:

  平臺貸款剝離傳言來自據路透社報道:“銀監會計劃在未來3個月內清理2-3萬億的地方政府債務,做法是將部分債務轉入數家新創設的公司。知情人士稱,中國中央政府將會介入償還一部分貸款,國有銀行也將承擔部分損失。”該報道的內容存在關鍵性疑問。此前四大行不良貸款剝離中,資産管理公司只負責清收工作。而若新設公司來承接仍在存續期的平臺貸款,這些公司將需要承擔貸後檢查、清收乃至於部分後續放款的職責,這些都需要高度的專業化隊伍,且難以離開原有的客戶關係基礎。換而言之,一筆平臺貸款簡單粗暴地轉給沒有功能和資源維護檢查的殼公司,反而可能造成違約概率上升。

  即使假設上述方案將得到實施,關鍵問題在於具體損失有多大以及損失如何分攤。我們認為,合理假設是這2-3萬億貸款的損失率在20%以內。若銀行承擔其中損失的一半,則將形成2500億元左右的撥備計提總額要求,相當於47BP 的信用成本率。考慮到目前銀行信用成本率與不良生成率間有超過50BP的緩衝空間(2008-2010年這一空間分別為73、46和54BP),即使年內完全實現損失,對銀行當年利潤的影響也在5%以內。

  極端假設是這些貸款的損失率是100%,那麼銀行會破産嗎?不會。這雖然可能導致銀行業信用成本率提高200BP 左右,但也將只衝減今年凈利潤的64%,銀行整個行業甚至不會出現虧損。

  再次強調:上市銀行平臺貸款明顯好于平均。平臺貸款風險較大部分(主要是縣級貸款)主要由城商行、農信社等地方機構承擔,這在邏輯上很好理解且有上市銀行披露的貸款質量數據作為支撐 。從這一點來説,路透社報道也讓人難以理解:國有銀行為何需要成為銀行業平臺貸款風險的主要承擔者

  堅持理性判斷,繼續看好銀行:

  (1)經過近期調整,銀行股基本又回到年初的價位,平均估值為1.4倍2011PB和7.7倍2011PE。

  (2)上述利空傳言存在巨大不確定性,即便屬實影響也相對有限。

  (3)至少從中報來看銀行將繼續保持穩定快速增長,預計算術平均增速將達到35%。

  機構來源:東方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