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3日 22: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報
彭亮
王東(化名)改口了。
“這兩天,問我什麼是DEHP的客戶更多了。”王東説。十天不到,王東對同一個問題的回答,完全翻了個個兒。之前的回答是“DEHP就是DOP,同一種東西,歐美叫DEHP,其他地方叫DOP”;現在的回答則是“DEHP我們沒有,內地很少用那個,多數都用DOP,是不是同一種東西?當然不是!”
王東就職于山東某化工企業,主管銷售。該企業的主要産品是“增塑劑”(即“塑化劑”),包括鄰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檸檬酸三乙酯(TEC)等。
事情會更糟嗎?
咬定DEHP和DOP是不同的物質,讓王東覺得“安心”了一些。因為隨著塑化劑事件的迅速升級,“DEHP”這個詞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
“客戶買了産品之後用來幹什麼,我們無法控制。”王東解釋説,“萬一有人拿去做飲料了,雖然不是我們的錯,但説起來總是不太好。”
“我們沒有食品行業的客戶。”蘇州市天瑞化工有限公司副總蒯建東明確表示,“通用級、電氣級、食品級、醫用級增塑劑産品我們都提供,但即使是食品級,也只是做食品包裝的廠家用,沒有食品行業的廠家用。”
截至目前,內地的情況看上去確實令人感到樂觀。來自國家質檢總局的信息顯示:經對市場銷售的17種含乳化劑的國産飲料進行監測抽檢,目前尚未發現非法添加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情況。
在台灣方面決定追查的塑化劑中,DOP被列為第一類毒化物,DEHP則被列為第四類毒化物(據稱將在近期內改列其為第二類毒化物)。
據公開資料,引發塑化劑風暴的台灣昱伸公司老闆賴俊傑在被收押後供述,他在起雲劑(即乳化穩定劑)中添入塑化劑已將近30年,早期用的是DOP,比DEHP更毒,直到5年前才改用DEHP。
公眾的目光更多被其長達30年的“加毒”歷史所吸引,少有人注意到他先後用過DOP和DEHP兩種“原料”。
推遲實施的標準
研究表明,被歸類為疑似“環境荷爾蒙”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會造成內分泌失調,損害生物體生殖機能並可能引發惡性腫瘤。
據報道,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曾對200名香港市民進行血液樣本化驗。採樣範圍雖小,結果卻令人吃驚——99%的血液樣本中驗出含有“塑化劑”。
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這類化學物料可能一直存在於食物中,人們進食不少,可能卻完全不自知。
塑化劑DEHP的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比DEHP更毒”的DOP呢?
增塑劑是世界産量和消費量最大的塑料助劑之一。目前,中國是亞洲地區增塑劑生産量和消費量最多的國家。業內人士介紹説,DOP相對於其他增塑劑,價格低廉,可以説是目前性價比最高、應用最廣泛、需求量最大的增塑劑。
“在國內,PVC保鮮膜仍然存在,而這種保鮮膜絕大部分是用DOP、DBP作為主增塑劑的。”業內人士説,“國家標準《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助劑使用衛生標準》也把DOP列為可用於食品包裝的增塑劑品種之一。”
國標《食品容器、包轉材料用添 加 劑 使 用 衛 生 標 準 》(GB9685-2008)中,DBP和DEHP也在列,被規定“僅可用於接觸非脂肪性食品的容器”。
《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鮮膜》強制性國家標準,于2009年4月17日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共同發佈。標準最初定在2009年12月1日施行,後來實施日期延期至2010年9月1日。到期後,“因行業部門表示現在還需要做相關的風險評估”,該標準的實施日期再次延遲。
如果這個標準不生效,就沒有一個標準來衡量含有大量DOP的PVC保鮮膜是否合法。
在有關監管部門全力封堵非法添加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劑的行動中,“加強對企業的排查監管”一項被定義為“重點檢查有無採購或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有無使用台灣問題企業生産的'‘起雲劑’等情況”。
即使這樣的排查也並非易事。比如,長沙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就曾表示,就目前長沙的檢測設備而言,還無法對DEHP進行檢測。
台灣方面的排查需要盯緊21家塑化劑供貨商。在內地,僅在中國化工網上發佈信息供應塑化劑DOP的企業,就超過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