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北京等六省市試點碳交易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3日 21: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聯合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CUBN記者 周洪博 北京報道

  《中國聯合商報》從5月24日舉辦的“第四屆中國碳交易2011”上獲悉,“十二五”期間,北京、重慶、上海、天津、湖北和廣東等六省市將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

  對此,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對《中國聯合商報》等媒體表示,這是中國開展碳交易的第一步。

  碳交易漸行漸近

  對於六省市將在“十二五”期間開展碳交易試點的消息,業內人士更多的將其歸因于歐盟這一外部因素的刺激。根據歐盟法律,從2012年1月起,航空業正式被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機制,2000多家外國航空公司也將被納入這一機制。也就是説,所有在歐盟境內飛行的航班的碳排放量都將受到限制,超出部分必須由航空公司掏錢購買。

  據測算,歐盟此舉將使國際航空業每年的成本增加34億歐元,並且還將逐年遞增。若中國國內航空公司所有飛歐盟的航班均被納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僅2012年就需要為此支付至少8億元。

  而歐盟同時規定,如果航空公司所在國有自己覆蓋航空業的碳市場,飛歐洲航班的碳排放額度便可在本國抵消。“從長遠看,建立國內碳交易市場,不僅是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避免為鉅額的行業碳關稅付出沉重代價的根本途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對《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表示。

  實際上,中國碳市場、碳定價的討論早已開始。此前的4月21日,綠色公司年度峰會在青島舉行,峰會發佈了第二份《中國綠色科技報告》指出,有關碳定價討論在中國持續升溫,碳定價的一種方式——碳稅正被謹慎考慮。

  據了解,早在2010年3月關於碳稅定價一事在國家相關部門就已經準備的比較完善,但是還有諸多問題和阻礙,讓碳稅定價一事不能儘快實施,但預計2013年最有可能推出碳定價。

  《中國綠色科技》總監畢艾倫在此次峰會上透露,碳稅將在中國13個城市試點實施。廣東省、遼寧省、湖北省、雲南省、陜西省、天津市、重慶市、深圳市、廈門市、杭州市、南昌市、貴陽市、保定市都將成為全國首批低碳試點地區。

  雖然碳減排行業面臨《京都議定書》2012年到期的問題,世界氣候談判會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甚至2012年後存在政策斷檔的可能,但摩科瑞能源集團亞洲區碳減排業務總監黎興堅信,市場化手段必然在全球碳減排中承擔重要的角色,中國也不例外。

  分配機制尚需探索

  儘管中國碳交易的腳步越來越近,但形成全國性市場尚需時日。《中國聯合商報》從“第四屆中國碳交易2011”上獲悉,截至2011年5月13日,中國在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EB)註冊的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共1380個,佔全球44.63%;預期年減排量約3億噸,佔全球63.87%;共簽發了約3.49億噸,佔全球56.75%。

  但中國在CDM項目中仍處於國際産業鏈底端。有數據顯示,國內核徵減排量價格一度徘徊于5歐元/噸至8歐元/噸之間,相比二級CDM交易市場約20歐元/噸的價格,差距很大。

  事實上,不僅是碳交易的價格機制,碳排放權的分配機制、交易機制、登記核查機制、監管機制等都有待完善。如在碳排放權的交易機制上,存在著自願配額交易、強制配額交易和自願交易多種方式。

  在碳排放權的分配機制上,也有很多地方尚需探索。如在分配標準上,存在著按人口數量、人均GDP和行業GDP等多種分配標準;在分配辦法上,存在著無償分配、拍賣和定價出售等辦法;在分配路線上,有“國家-地區-企業”和“國家-行業-企業”等路線。

  “從中長期來講,碳交易是實現碳減排的有效手段。但不能寄望于碳交易市場這一種手段。”李佐軍建議,和碳交易相關的標準、法律及稅收手段都應在碳市場建立中發揮作用。

  據了解,在美國,美國政府在其東部的14個州,選擇了部分企業,並設計出總量控制指標,在其控制下進行內部的排放交易,已經達到減排的效果。目前,美林證券、J.P.摩根、德意志銀行和高盛集團等世界主流金融機構都已進入碳交易市場,即使在國際金融風暴中,碳交易依然未受影響。

  那麼,中國六省市的試點經驗如何推廣到全國市場?對此,李佐軍表示,各試點應精心設計方案,大膽探索,但都應該結合本地實際有所側重,採取不同的碳排放分配及交易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