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摸底地方債是真 動刀有點早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3日 1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週末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對於近日有媒體稱,中國銀監會、財政部及發改委擬於6月到9月期間,處理2萬億~3萬億元可能違約的地方政府債務,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專欄)在出席第一屆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頒獎典禮後對該消息予以否認,吳曉靈介紹稱,只是今年6月至9月要進行地方政府債務的摸底,她説:“這麼大的事怎麼可能在3個月內完成?”

  地方債風險問題日趨嚴重

  5月31日晚,有外媒稱,中國監管當局準備在三個月內清理2萬億至3萬億元可能違約的地方政府債務,做法是將部分債務轉入數家新創設的公司,並解除省級及市級政府機構出售債券的限制。對於上述“時間表”,銀監會方面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沒有聽説此事。相關人士同時指出,銀監會主要是督促銀行注重平臺貸的風險控制,而剝離平臺貸款、包括方式的選擇更多在於財政部。

  央行網站近期公佈的《2010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年末,全國共有地方政府融資平臺1萬餘家,較2008年年末增長25%以上。報告披露,平臺貸款在人民幣各項貸款中佔比不超過30%。根據央行此前公佈的統計數據,2010年末,人民幣貸款餘額47.92萬億元。因此,平臺貸款佔比不超過30%意味著平臺貸款規模的上限為14.4萬億元左右。

  《南方日報》報道稱,按審計署摸底審計地方債確定的標準,已達到“債務風險較高”的程度,遠遠超過了負債警戒線。相比各級地方政府的高負債,2010年全年的地方本級財政收入僅為4.1萬億元,加上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收入3.2萬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只有7.3萬億元,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況。

  清理時機尚未成熟

  雖然目前還無法分辨這條消息的真假,但是龐大的地方政府呆賬,正威脅著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穩定性,銀行業也可能廣受波及,中央政府介入吸收損失或許是必要之舉。“現在處理這塊債務,恐怕條件還不是特別成熟,但進行這方面的討論,還是有必要。”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微博專欄)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此事還是一個“謀”的階段,未到要“動”的階段。

  《第一財經日報》數據顯示,從2011年3月1日起,國家審計署18個特派辦和37家地方審計機關,開始了對31個省(區、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政府性債務的全面審查。鉅額政府負債,顯然需要找到穩妥的解決途徑。但業內人士指出,將可能違約的部分地方政府債務轉入數家新創設的公司,此舉力度之大,並不是單獨某個部委能加以推動。此外,如此重要的決策之前並未有先兆,如果從6月~9月份即著手實施,顯得過於倉促。

  郭田勇表示,地方政府的負債結構比較複雜,處置方案很多。但重要的是要考慮處置以後,形成的損失怎麼處置,由誰來承擔。

  “理論上説,處理這個問題只有這麼個做法,要有一個主體來進行債務重整。”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專欄)表示,地方融資平臺如此發展,有體制問題,如果體制問題不解決,實體經濟的根本矛盾不解決,(類似出現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事情)以後還是會發生。

  地方融資需要新思維

  清理與整治地方債勢在必行,但是地方債的淡出或將為地方政府融資帶來新的問題。“對於地方融資平臺企業已經暴露出的問題,應由放貸銀行和做出直接擔保的企業以及間接擔保的地方政府一起清理。對於那些沒有真實還款來源的項目,需要對之及早關閉,保全抵押擔保資産。”《南方日報》分析表示,“不得已的情況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宜將部分納入預算內開支,來和金融體系的相關責任機構分擔化解風險,但前提是債務雪球不能繼續滾下去。”為了應對地方債所留下的財務缺口,許多業內人士紛紛提及了倡導已久的“市政債”。有權威人士此前已經吹風,由地方政府作為借款人的“市政債”,將在2012年開閘。

  不過,也有人擔憂,在各地政府的財政制度並不透明、預算和決算的監督制度形同虛設,且沒有債務監督核查渠道的情況下,有關決策部門如果不先確保公共預算透明化和公共財政民主監督得到落實,市政債最終也將淪為“龐氏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