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解析市場四大利空來源 理性判斷A股後市走向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3日 08: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網站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張志斌

  隨著週四股指一根陰線基本吞沒了前三天的反彈幅度,市場人士此前對後市趨於樂觀的態度又出現了波動。在目前的時刻,暫時擺脫市場短線波動對情緒的影響,仔細思考後續究竟還有什麼重大利空的消息能對股指構成壓力,或許更有現實意義,也將對投資者判斷後市有所裨益。

  首先從週四股指下跌的誘因來看,除了隔夜美股大跌的影響外,有關中央可能將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進行清理的消息無疑影響最大。目前市場流傳的版本是“除了中央政府將介入償還一部分債務外,國有銀行(主要是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也將介入承擔部分損失”。在上述傳言的影響之下,銀行股板塊儘管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卻再度出現大幅下跌,成為股指下跌的最大動力來源。

  其實,政策面的變化一直是A股需要面對的最大風險之一,上述清理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儘管其出臺並非針對股市),而更為直接的無疑就是央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後續的執行力度。對目前的A股市場而言,從緊的政策已經早在市場的預期之中,也充分反映在了近來市場走勢之中。現在的問題是,貨幣政策還會緊多久?筆者認為,在五六月份CPI仍將居高難下的情況下,6月份央行仍會有一次加息的動作。現在存有疑問的是,在目前市場資金面相對並不寬裕的情況下,央行是否仍會維持此前一月一調存準率的節奏,這將對市場判斷後續貨幣政策緊縮的程度有重要影響,這是市場風險的關鍵所在。

  其次,從緊的政策環境是否存在對實體經濟超調的風險也是A股市場所必須面對的。由於CPI和GDP波動之間存在時差,如果因為針對通脹的緊縮政策力度過大而導致經濟出現超調風險,上市公司作為一個整體業績必然將受到影響,而盈利增速的下調無疑也將成為股市的重大利空。

  再次,隨著存準率不斷創出新高,資金面日益緊張也是股市必須面對的風險源。這一方面體現在市場中短期拆借利率的走高和民間借貸利率的不斷攀升,另一方面還體現在市場融資金額的不斷攀升和國際板開設帶來的增量供應預期。在沒有增量資金流入股市的情況下,股指要想出現大幅上漲顯然是“天方夜譚”。

  最後,境外市場環境的變化也會成為A股的風險來源之一,週四股指受隔夜美股大跌影響而下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此外,歐債危機的進展、美國國債上限的調整、全球經濟復蘇的進展等都將對A股産生相應的影響。

  投資者只有在充分分析了上述政策、經濟形勢、資金面以及境外因素等多方面風險對A股市場可能産生的影響之後,才可以分辨所謂的“戴維斯雙殺”究竟能否在市場出現,或者會進行到何種程度,這樣才能不被短期的市場波動所影響,進而作出睿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