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今日觀察》 20110602 填不平的旅遊消費陷阱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3日 00: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今日觀察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5e5ef756832046c2b2d6ba806019d216

    解説:旅遊消費陷阱步步升級,好運、養生、長壽當中有蹊蹺,消費者屢屢上當為哪般?《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陳偉鴻):這裡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觀察》,歡迎各位的收看。今天我們要來關注旅遊市場當中的消費陷阱,其實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為什麼明明是個老陷阱,卻總是會有人前赴後繼的往裏跳呢?是陷阱升級了,還是消費者的防範心理退步了呢?這一個一個坑人的旅遊陷阱究竟能不能填平?我們今天將就此來展開評論。此刻演播室的兩位評論員是霍德明和劉戈,我們也歡迎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參與我們節目的互動。好了,節目一開始我們先來看一下記者的調查。

    解説:47,《消費主張》記者在張家界一家旅行社,報名參加了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兩日遊的旅行團,第二天看完全部景點,記者和遊客們被領進了一個房間免費泡腳。講解員告訴大家,這裡氣功大師可免費為遊客發功治病,隨後七八位穿著筆挺黑西服的氣功大師一哄而入,聽説記者頸椎不好,一位年輕的氣功大師熱情的要為記者免費治療,氣功大師的手剛挨上記者的身體,記者立即有針扎觸電般的感覺。

    旅行社人員:再看一下,看到沒有。

    記者:這有印啊。

    氣功大師:有感覺嗎,背後?

    體驗者:背後有麻的感覺。

    記者:有印,這是什麼印?

    氣功大師:濕氣。

    解説:接著氣功大師要給記者拔火罐,要把身體裏的濕氣和寒氣拔出來。

    工作人員(湖南張家界苗養院):好,放。你看看第幾節有問題,你來過來看一下,這是尾節,二節對不對,尾節,二節,三節,四節,五節,六節不好,看到沒有,六節有淤血。

    記者:這都出血了。

    解説:不過,要徹底治愈頸椎病,還要配合吃他們賣的藥,木瓜膠囊,一小盒380元。

    再來看《消費主張》記者在長沙的調查,記者參加了三次韶山一日遊,三次旅遊巧遇連連,上午毛澤東懷念堂、故居、銅像廣場;午飯後,劉少奇故居、紀念館、銅像廣場;隨後,導遊帶去了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在那裏講解員講不了幾句話,肯定被外面的經理進來打斷。

    工作人員:今天這個團隊就不要搞推銷了,簡單介紹一下就可以了。

    講解員:不能。

    工作人員:對,不能搞推銷,老總過來了,指定要親自過來接待這個團隊。

    解説:隨後,一位叫坤英的老總對遊客説,她的老父親身體不好住了院,她想求得陌生人祝福,怎麼求祝福呢?為了感謝大家的到來,破例把翡翠鑒定秘訣告訴大家。

    坤英(泰國曼谷礦物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朋友們你們看塑料袋燒破了沒有?

    遊客:沒有。

    坤英:神不神奇?來點祝福的掌聲更神奇啊。

    解説:原價幾千元的手鐲現在只賣100元,遊客們紛紛搶購起來。

    遊客:買了1萬多元的。

    記者:你買那東西多少錢?

    遊客:7000元。

    記者:7000元,原價是多少錢啊?

    遊客:原價,100多萬。

    記者:100多萬?

    遊客:嗯。

    解説:此後,記者第四次踏上了韶山一日遊,一位老總為表示對遊客感激之情,商品打0.5折,標價1萬多元的翡翠手鐲現在只賣幾百元,記者拿著買回的手鐲來到了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質監師在仔細檢驗過後告訴我們,這根本就不是什麼純天然的A貨。

    鄧謙(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質監師):這兩隻手鐲剛才經過鑒定,這只手鐲是經過漂白、充填處理的翡翠手鐲,也就是我們常説的B貨手鐲,而這只手鐲呢,這只,是經過染色、漂白、充填處理的翡翠手鐲,也就是那個俗稱的B+C貨翡翠手鐲。

 

    主持人:現在在旅遊消費市場上,這些手段真的是不斷地翻新,你看剛才在短片當中啊,我們看到的所謂的“發功”也好,或者是“收取祝福”也好等等,所有這些手段的背後其實都少不了一個字,那就是“騙”字。其實我也想跟兩位評論員來探討一下,像類似這樣的事件,媒體其實曝露的是比較多的。

    劉戈:對。

    主持人:但是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還會讓這麼多的消費者不斷地受騙,是因為它這個“陷阱”升級了嗎?

    劉戈(財經頻道評論員):經過這個長期的實戰,這些商家的都練就了,都成為一個營銷高手。

    主持人:沒錯。

    劉戈:而且的話成了心理學大師,所以在不斷地他們會根據他們具體的情況去推出新的版本的騙術。

    主持人:對。

    劉戈:那麼這樣呢,總是能夠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比如説就是我們在裏面講到的那個,看到的這個賣翡翠的這樣的一個辦法,其實到現在已經是3.0的版本,剛才我們看到前面1.0的版本是認老鄉,前些年的話叫“奉行花”。

    主持人:因為今天來的團隊好像是老鄉。

    劉戈:來了一個團隊説,然後會有一個説比如説你是山東來的。

    主持人:所以我們打折打的多一點。

    劉戈:出來一個能夠説山東話,然後還講起來比如説父母在哪個縣,這樣的一個套近乎,這是一個版本。

    主持人:這就放鬆了我們的警惕。

    劉戈:對。

    主持人:覺得老鄉是不會騙老鄉的。

    劉戈:對,然後第二個版本是“雙胞胎説”,這個在前幾的話也是非常……

    主持人:很流行?

    劉戈:很流行,就是説突然的也出來一個就是老闆,説今天我老婆在醫院裏頭剛剛生了一對雙胞胎孩子,而且一個弱一點,一個強一點,所以如果要是我今天做好事,低價賣給你們東西,那麼這樣的話對我來説是一種祈福,那麼這個時候在這種的渲染下面呢,很多人就紛紛解囊,那麼這個在北京昌平曾經因為這樣的一個事情被立案,最後有29個人最後被判了刑,所以這一招就又過時了。那麼現在我們看到的是3.0版。

    主持人:新的招數。

    劉戈:新的招數,那麼這個時候是這個“生日説”、“開業説”。

    主持人:對。

    劉戈:那麼在這裡面大家注意到,裏面的林老闆,還有坤女士,坤老闆呢,都是什麼呢,都是他們在圈內叫“講師”,“講師”是訓練有素的,專門經過這樣的一個訓練,你看他表達的。

    主持人:就滴水不漏的表達。

    劉戈:地滴水不漏,對於已經上過當的這些人可能是一個不算什麼一個,那個什麼花招,但是對於有些人來説的話,他可能面對這種不斷升級的版本來説的話,他最後就中招兒了,智力嚴重下降。

    霍德明(財經頻道評論員):對,照劉戈這麼説的話,我還是碰到1.0的版本,20多年前。

    主持人:初級階段。

    霍德明:初級階段,那個時候我在美國教書,我還記得到意大利開個會,就羅馬開會,在美國開會很簡單,白天開會晚上你可能就是,我們説到了酒吧稍微輕鬆一下,到羅馬,我人生地不熟的,我當時問人家,碰到,你是波士頓來的,是啊,我是大學教授啊,我們帶你去稍微輕鬆一下,到了意大利的這個就叫“夜店”,開始點酒啊,然後很熱情的招待,等到我開始有點警醒的時候,才開始想到説到底要付多少錢。

    主持人:是不是帳單都已經給你打出來了?

    霍德明:基本上帳單拿來了,我記得那天晚上大概是4000多美元,我一個人消費啊。

    主持人:這相當恐怖的一個陷阱?

    霍德明:相當恐怖的一個數字啊。

    劉戈:對啊,對啊。

    霍德明:最後我就説那我怎麼辦,我身上就這麼多錢,你要殺要剮就由你了,1000塊錢美元出店。

    主持人:我想電視機前的很多觀眾啊,他們在旅遊的時候也許會遭遇到類似的一些騙局,我們一塊來看看現在在網絡上大家發來的這些觀點。

    “閃爍”這位網友説,“類似問題在一些景區是長期存在的,本人認為張家界實屬經典”,也就是剛才我們短片當中看到的,他説“8年前去玩的時候”,他就給了這樣一個評價“叫惡劣的軟環境,糟蹋了好風景”,其後他“常常在網上看見遊客,比如説被宰啊,挨打啊,無處申訴啊這樣的一些訴苦的帖子,如此長的時間都不能徹底的扭轉形象,管理部門有著不可推託的責任。”

    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騙局,説起來真的還有比它更厲害的一些騙局,剛才可能你還是花了大價錢,以次衝好的産品就進入到了你的面前了,但是現在呢,有一種做法,他連這個以次衝好的東西都不給你了,他就能大把大把地從你身上騙錢,怎麼回事呢?我們繼續來看看記者的調查。

 

    解説:日前,《消費主張》記者報名參加一日遊,跟團去探個究竟,來到第一個景點——萬壽寺。

    在講解員帶領下來到長生殿,走所謂長生路的開始,先摸一下祈福牌沾福氣,然後就可以求一個祈福牌,祈福牌是一塊被切成紅色的小木片,正面印著大大的“壽”字,被面寫著“天壽還家”,還留有簽名的地方。不過求祈福牌可不是免費的,每個祈福牌的價格也是非常吉利的數字,99元。

    景點講解員:聽好了,每一柱香火取自佛門的吉祥數字99元,現在給你們兩三分鐘時間。

    解説:很快遊客們開始紛紛掏錢,在祈福牌上寫下了自己或者家裏人的名字,祈求平安,記者花了99元買一個牌子簽上名字,一直等在旁邊的一名男子立即帶著記者走進了另一間屋子,原來人家請了風水老師,只有買過99元的祈福牌的遊客,才可以得到老師的義務免費解答,給記者講解的老師姓郭,郭老師建議記者取個吉祥物,把未來的福氣和財氣抓在手裏。

    工作人員:有誠心今天你把這個吉祥物請回去,你聽好,小中大,小號的399元,中號的699元,大號的999元,你就是再多錢財只能選一個。

    解説:長生殿的長生路走完了,每走一步導遊或講解員都説是免費,可是請祈福牌要99元,聽財運講解還得在399元、699999元之間,或者更高價格之前選擇一件吉祥物。

    5月14,記者再次隨團來到萬壽寺,進了長生殿,講解員一口氣就向遊客推薦了三四種祈福牌,每塊牌子還是要掏99元,隨後遊客又被帶到曾經來過的平安富貴門前,易老師説,今年記者命裏註定有大災難,怎麼能免去災難呢,花1999元請個小物件回去,記者表示身上沒帶這麼多現金,易老師説這裡也可以刷卡,記者又表示自己卡裏也沒有那麼多錢,易老師又提出了一個建議。

    易老師:你要是真的有困難,(還有)小個兒的,小個兒的是999元。

    解説:記者先後四次參加了含有萬壽寺景點的北京城區一日遊,每次的經歷都相同,遊客們先被帶到長生殿,講解員要求大家購買祈福牌踏上長生路,之後就是大師講解財運、福運,然後被要求花錢請吉祥物,一位曾在這條旅遊線路上工作過的內幕人士表示,用低價位的團隊吸引遊客,再利用講解命運,請吉祥物等手段又使遊客掏錢,都是一些人早已設計好的。

 

    主持人:當我們看到的又是一個值得大家警醒的騙局,在這當中很多細節真的有的時候讓人哭笑不得,你看到我們記者説我沒帶1999元,那個人騙錢心切,説“你可以刷卡了”,就恨不得趕緊,但是他還有一些蠱惑人心的説法,就是説你再多的錢你只能請一個小物件去,你別説我為了吉祥我買它10個,人家還不讓你上那麼大的當。

    劉戈:規矩還是要講的。

    主持人:沒錯,我覺得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大家對於防範騙子其實是有心理準備的,但為什麼一到這樣的旅遊市場上,好像心理防線全部就土崩瓦解了,就任由你怎麼説,我都跟著你了?

    劉戈:確實,你比如説像這個地方,萬壽寺,它在這個從故宮到頤和園的那個長河的路上,所以的話,原來是慈禧他們去的就頤和園路上歇腳的地方,而且名字你一聽,也很具有這樣的一種蠱惑性。

    主持人:對。

    劉戈:所以的話大家很容易在這個地方掏錢,這都是一個次要的因素。但是你注意到了沒有,我們總共今天放的這三個案例,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全部是旅遊團。

    主持人:對。

    劉戈:個人去旅遊的時候,很難,不太容易碰到這樣的這個情況,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裡面就是這些商家利用了心理學的原理,就是從眾效應。

    主持人:相互影響,是吧。

    劉戈:對,從眾效應,比如説就是從眾效應的話,它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封閉性,第二個條件,有共同的心理基礎,第三個條件,有權威的出現。就是在這三個條件同時具備的情況下,從眾效應會非常地明顯,我們拿這幾個例子來説,剛才一看萬壽寺這個例子,一上車開始,洗腦工作就開始了,那麼這些旅遊者是相對集中在一個封閉的環境裏面,整個的過程當中,他們都在一個車上面,而且進到商店裏面,也是在一起,所以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場所,他們很難向外界去交流信息,這是第一個;第二個,相對而言大家都是出門旅遊的,心理狀態很像,那麼他就有一個共同的心理基礎;第三個,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權威的出現,在我們前面看賣玉的時候,有講師,她是緬甸人,她冒充緬甸人,然後泰國人,那麼他們都是屬於這個翡翠的這個家鄉,這裡面的話,也有很多大師。

    主持人:對。

    劉戈:那麼這個權威的出現呢,那麼一旦有人,群體裏面有人有一點點相信,其他的那些人的智力會急劇下降,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有這種感受。

    主持人:對。

    劉戈:就是在,當時我是怎麼回事,我是鬼迷心竅了,我為什麼就買了。

    主持人:過後才,一直都想不明白。

    劉戈:就是説在平時的話,我是不會發生這樣的一個心理的。

    主持人:對,對。

    劉戈:但是因為旅遊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了這樣的一個條件,所以産生了從眾效應,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容易上當。

    主持人:霍老師怎麼看,是我們消費者的防範心理退步了?還是它這個“陷阱”升級了?

    霍德明:我覺得用經濟學家話來講,中國經濟發展階段還是在目前這種旅遊團為主要的,而這種散客還是比較散的,你剛才講的理論都適合旅遊團的,但是在西方啊,尤其我看到歐洲這些資料啊,它70%是散客出去玩的,然後30%才是旅遊團,而且旅遊團它是怎麼個旅遊團呢,它一個旅遊團,它是到一個泰國的帕帕亞啊,這麼一個旅遊勝地去。

    劉戈:實際上是自由行。

    霍德明:它實際上還是自由行的概念,而對中國人,尤其是我們經濟發展使得大部分老百姓可能在這第一次出去旅遊。

    主持人:對,我還是跟團比較放心一點。

    霍德明:消費者是第一次,於是企業他就狠狠地宰你第一次了。

    主持人:對。

    霍德明:所以我們剛才看到這些小片上的東西,都是企業有組織的,對於這種第一次沒有太多旅遊經驗,就是我20年前那個經驗。

    主持人:是,對。

    霍德明:然後最主要的,我覺得剛看小片這些人,他撒謊他不用臉紅、心跳啊,讓我覺得最不舒服了。

    主持人:我覺得這是個心理扭曲的。

    劉戈:訓練有素,訓練有素。

    霍德明:太有素了。

    劉戈:它這裡面是專門形成了一個行業,有人專門來培訓這樣的講師,他們內部叫講師。

    主持人:如何步步為營,步步深入啊,直抵這個消費者的內心。

    劉戈:對。

    主持人:其實就從剛才的這些案例來看,我想大家都可以發現,在旅遊市場的這些消費陷阱,早已經存在了多年了,消費者上當的現象也已經是多年來時有發生,媒體對此類事件的關注和報道也是持續了多年,有關部門對這些消費陷阱的打擊也是多年來,從來沒有停下過自己的這個腳步,但是為什麼消費者還是頻頻上當呢?這樣一個惡性的循環到底能不能終止?這些消費陷阱是不是可以被填平?稍候的時間繼續我們的評論。

     

    解説:旅遊消費市場難規範,各國使出高招來整治,“陷阱”終結之路在哪?《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繼續在今天的節目當中來關注旅遊市場的消費陷阱。接下來我們將目光投向海外,其實在國外的一些發達的旅遊市場上,他們有一系列的辦法來杜絕這些消費陷阱的出現,他們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一塊來看一看。

   

    解説:國外旅遊業管理和開發有哪些具體做法?先來看泰國,當地的旅遊機構有一個專門負責打擊旅遊欺詐行為的註冊廳,泰國規定,每天的最低成本價格是18美元,並建議遊客對照旅行社的報價計算一下,扣除機票是否能夠達到每日的成本標準。泰國法律規定,導遊從在機場見到遊客時起,到送遊客離開為止,都必須把寫有姓名和編號並貼有照片的導遊證別在胸前。遊客可按導遊證上的信息對導遊進行投訴,一旦查實,被投訴者會被處以6個月以下的監禁或5萬泰銖,(約合1190美元)的罰款。

    德國和法國比較看中旅遊服務的標準。歐洲標準化組織下面有一個旅遊服務標準化委員會,負責起草歐洲旅遊標準,包括餐廳、飯店等旅遊設施的床位大小,旅遊景區的廁所標準,對服務質量的監督,有類似德國商品測試基金會這樣的機構,定期對各類商品和服務進行測試,在雜誌和媒體上,將測試和調查結果按實際情況予以公佈。

    目前,世界上主要經濟發達地區的旅遊産業基本上是“巨無霸”旅行社加“個性化”散客的模式。如,美國運通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旅遊服務公司之一,在全世界120多個國家擁有2000多個旅遊辦事處,像美國運通卡會員及顧客提供統一標準及第一流的旅遊服務。同時,在歐美國家,傳統的組團旅遊模式逐漸喪失了優勢,散客旅遊已上升為一種主要旅遊模式,團隊旅遊只佔到市場份額的30%,而剩餘的70%是散客旅遊,這主要是因為為散客提供的旅遊服務很發達,機場、車站、飯店等旅遊者集散地都有正規的旅遊諮詢,路邊信息廳可以獲取旅遊資料,作自己的旅遊主人。

 

    主持人:相比較而言,在國外旅遊市場上消費的這些消費者,他們相對來説幸福一些。其實從這樣的一些案例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其實旅遊市場的這個規範不是不可以做好的,但是為什麼在中國,我們做起來難度會這麼大,而大家一直痛恨的旅遊消費市場的這些陷阱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被填平?

    劉戈:其實我覺得可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種“殺雞取卵式的”的經營方式,對於我們每一個旅遊者來説可能是一生就這一次,但是在當地很多地方,其實已經是常年的這樣的一種現象。比如説張家界,有的旅遊的朋友就講過,20多年了,我自己經歷過在杭州的那種買茶葉的陷阱,也20多年了,那麼20多年來,那麼當地的監管部門應該是心知肚明的,但是為什麼他在管理的時候,永遠不會絕了這個根,那麼其實我覺得可能跟旅遊監管部門它的定位也有關係,一方面,旅遊部門它是當地旅遊業的促進者,另外一方面,它又是監管者,互相之間的這個功能是會打架的。比如説領導給定下來了今年旅遊業要增長10%,那你要不要去管?所以的話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可能這些問題的話……

    主持人:所以有的時候不得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劉戈:對。就是對當地來説是人人盡知的秘密,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説的話,它成為一個陷阱。

    主持人:霍老師您怎麼看?

    霍德明:劉戈剛才講的這件事情,還是跟我們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還是有關係的。譬如説你剛剛説的這麼一個他扮演雙重角色的,但是我還是對於旅遊業,包括目前的狀況,不是完全灰心,你想想看,咱們現在到北京、上海,到中國的大城市裏面,基本上坐出租車啊,他也不會替你繞路。

    劉戈:對,對,這一點是不會的。

    霍德明:就是一次性消費,可是他規範得很好。

    主持人:這個當年是,也是。

    霍德明:以前也曾經發生過。

    主持人:對,沒錯,沒錯。

    霍德明:是不是,還有比如説我們車站,西站啊,旁邊那些小吃店啊,我記得以前大家去趕火車的時候,那小吃店宰你。

    劉戈:質次價高。

    主持人:對,吃一碗麵一百塊錢。

    霍德明:現在也沒發生這種事情了。

    劉戈:沒有了。

    霍德明:所以你想想看,這一二十年時間還是有改變的。

    主持人:對。

    霍德明:而且今天假如説中國我們境內的旅遊業不好管的話,除了劉戈剛才説到的事情,我覺得還是要透過某一種媒介、眾介或者説我們旅遊業工會,當你旅客或者消費者他想要投訴的時候吧,他有個門在那裏,不見得一定要官方。

    劉戈:對。

    霍德明:我很不喜歡政府干預在這裡面,政府要干預的話,最多也是工會那個方面要監督他們,但是實際上自律。

    劉戈:行業工會。

    霍德明:實際上自律,包括我們現在出租車,每個出租車司機都能規規矩矩的開車,不是因為公安警察天天在旁邊看著的事情吧。

    主持人:沒錯。

    霍德明:而是他有自律的這麼一個精神,所以旅遊旅遊,説穿了還是要自律,當然,包括消費者在內,他自己肯定心裏面也要改變以前的那種所謂的什麼貪小便宜啊像這些事情。

    主持人:自己要變得更加精明一些。

    劉戈:而且很多地方現在已經用他們的實踐證明。

    霍德明:對。

    劉戈:就是如果你在這裡面的軟環境做得很好,是可以吸收到,吸引到回頭客的,也就是説大家可能這一生不止一次,而是反復的去光顧這裡,比如像麗江啊,等等這樣一些地方,它就是因為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舒適的和公平的這樣的一種氛圍,所以它最後就是所有的人,就是經營者這個旅遊的這個公司,當地政府,全部是受益者。

    主持人:所以我們也建議這個旅遊市場的經營者,他們應該認證的來算一筆經濟帳。

    劉戈:對。

    主持人:到底是一次性的這個客人給他帶來的效益更好,或者説未來能夠有更多的回頭客給他帶來的效益更好。那此刻我們在網上也看到很多網友,也正在發表自己對這個話題的看法,一塊來關注一下。

    “夜長風”這位網友説,“旅遊陷阱到處都是,消費防不勝防,在旅遊産業不斷擴大化的同時,是不是監管部門應該拿出一些硬指標來約束旅行社,凈化旅遊市場。投訴查實,情節輕微予以處罰,情節嚴重堅決清退出旅遊市場。

    聽完了網友的觀點,我們接下來繼續來看一看今天的特約評論員會呈現出什麼樣的一些觀點。

   

    武高漢(中國消法研究會常務理事):消費者,第一個措施拒絕購買,就是有劣跡的旅行社,我不再去參加他們的團。那麼第二是什麼呢,先委曲求全,但是委曲求全之後一定要立即舉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那麼我們認為,消費者受害投訴,知情舉報,既是消費者的權利又是消費者的義務,因為你不舉報,你不投訴,這種行為還會去損害其他尚未受到損害,但是可能受到損害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戴斌(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我們一定要樹立以旅客滿意度為中心的旅遊發展的新型的這樣一種理念,要推動旅行社經營方式的調整,每個旅行社都自己組團,自己接待,自己去代理,那麼將來可能大型的旅遊社去做批發,中型旅遊社做專業化經營,小型的旅行社做代理,更重要的是要允許他們有正常的商業來源渠道,導遊的小費問題,導遊的薪酬體制問題,旅行社正常的收入來源和盈利模式要能夠固化下來。

   

    主持人:其實在填平消費陷阱的這個所有的鏈條裏,我們的消費者本身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我想在今天節目結束之前,也請我們兩位評論員給消費者來提個醒,如何能夠在未來的旅遊市場當中,旅遊消費市場當中來杜絕這些有可能出現的陷阱?

    劉戈:心理學上還有一個概念叫做“低門檻效應”,也就是説通常有人對你心懷叵測或者想提出來什麼要求的時候,如果你要是從比較低的,比較容易做到的這樣的一個要求提起的話,你會慢慢的話,最後會慢慢讓你是答應他那個比較高的,你一開始比較不太容易達到的答應的這樣的要求,比如説對於旅遊者來説,人家一開始給你開出來很低的價錢,這個時候你可能就很容易地去把這樣的一個目標,這便宜你佔了,然後你去了那個旅遊銷售網點的時候,人家説你買不買都可以,這個時候向你提出個要求,因為你前面的話,覺得有一點佔便宜,這時候就説那我就幫個忙進去以後,但你一進去以後,人家又提出來更多更高的要求,這個時候你慢慢就入了套了,所以的話我是覺得,從開始的時候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入套。

    主持人:不要讓自己上當,這是杜絕消費陷阱出現的第一道屏障。

    霍德明:所有旅遊都是這樣,高高興興出門,但是我現在要講説,興高采烈地出門,但是高高興興的回家。

    主持人:這個高高興興回來很重要啊。

    霍德明:為什麼?因為我們對於旅遊的期望太高了,但是由於對旅遊期望太高,所以不能貪小便宜,要有在事前計劃的時候,我寧願就把這個預算打高一點,然後跟旅行社商量好,你別給我再去什麼又購物啊,又看相啊。

    主持人:即便購物我覺得也是要去正規的商場,那你就不會遇到這樣的事情。

    劉戈:不要輕易的答應那些可似你隨手之勞就可以做的這樣的事情,一旦有了第一步,你很容易一步一步地進入人家圈套,他都是設計好的。

    霍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