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1日 13: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相關新聞
不同於以往凱歌常奏的組團炒房、炒煤以及炒其它品種,溫州的“炒銀團”發現,他們在錯誤的時間投資了一個錯誤的品種。
“本來從去年底進場到4月底的最高點,我應該能賺1000多萬元,因為沒出貨就全跌回去了。”一名溫州炒銀客告訴記者,他的境遇並非最糟糕,七成以上溫州“炒銀團”都虧了,有些炒家二三個月之內賠了2000多萬元,更有人損失上億元。
經歷此輪暴跌,白銀市場的投機資金被打掉,做多白銀的市場氛圍是否一去不返?“相較于黃金保值避險的貨幣屬性,白銀將更多體現
為貴金屬的商品屬性,未來金銀價格的分化可能會愈發明顯。”金銀交易商高賽爾的分析師熊科認為。
一位貴金屬投資基金經理也認為,佔白銀需求半壁江山的感光材料行業(包括攝影膠卷、相紙、X光膠片等)已逐漸被數碼所取代。在工業需求和首飾需求同步疲軟的同時,投資市場相對於工業市場很小,需求也並未有效放大,白銀價格長期大幅上漲的基礎基本不存在。相對於國外微小的市場,30年一遇的白銀連跌停行情,也再次凸顯國內市場交易機制的缺陷和風險。 綜合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