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1日 13: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新網
此動議只是財政部少數部門、少數人參與的一個閉門討論,談到了針對平臺貸款風險未來可能的一個解決方案,但一切還很遙遠
【財新網】(記者 凌華薇)5月31日晚,路透社發的一則消息驚動業界。我的第一反應,此報道很不靠譜。第二天一早,各大媒體網站更將此“爆炸性新聞“作為頭條。不少同行來電詢問,我的建議只有一條,儘快找有關部門證實。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指,中國銀監會、財政部及發改委,擬於6月至9月期間,處理2萬-3萬億元可能違約的地方政府債務。做法是將部分債務轉入數間新設立的公司,並解除省級及市級政府機構出售債券的限制。中央政府將整頓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銀行將承擔一些損失,並會開放原先限制民間投資的項目。
在有關部門正式辟謠之前,從這個消息本身分析可知,所謂解決方案從時間、時機、內容上看,現在都無可能。
6月-9月迫在眉睫,沒有任何先期準備和先兆,這麼大的改革舉措怎麼可能馬上推出?
再説時機。現在地方平臺貸款的風險正是溫水煮青蛙煮得最舒服的時候,大多數尚未到還本付息的高峰,各家銀行紛紛宣佈平臺貸款的風險很小,雖然這令銀監會私下頗為不滿,但高度的聚光燈下,投資者已經開始覺得平臺貸款的風險沒有想象得那麼大。
從方案內容來看,所謂將債務轉入新設公司的做法,即拷貝銀行改革中成立資産管理公司承接壞賬市場化處理的做法,這並非不是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但現在7萬億地方平臺貸款的最大問題還是抵押、擔保不完備。否則銀監會也不至於緊盯着銀行做了幾個月的“解壓還原”。從記者們的調查看,平臺貸款多塊資産反復抵押、抽逃資産反復貸款的手法屢見不鮮,這種情況下,這類權屬不清楚的債務怎麼剝離,怎麼市場化處理?
至於中央政府整頓地方融資平臺、銀行、中央、地方政府、投資者分別承擔一些損失的結局,這基本是個常識性認識,或早或晚都會到來。
談到解除省級、市級政府機構發債限制的改革,無疑是個正確方向,但需要修改現行預算法,而一旦修法則遙遙無期,顯然是本屆政府內無法推進的改革。
截至發稿前,銀監會、發改委有關人士都向財新記者表明未聽説此事。而據財新記者了解,此動議只是財政部少數部門少數人參與的一個閉門討論,銀監會、發改委都未參與,這個內部會議談到了針對平臺貸款風險未來可能的一個解決方案,但可行性未充分論證,所謂的方案並未最終成行,一切還遙遠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