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對外直接投資的狂熱應有所降溫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1日 10: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特約評論員 梅新育(微博專欄)

  5月3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了《2010年末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顯示,中國作為對外資産大國的特點日益突出。對外金融資産從2004年末的9299億美元上升到2010年末的41260億美元,增長344%,年均增長28.2%;對外金融凈資産從2928億美元上升到17907億美元,增長512%,年均增長35.2%。特別是我們的官方儲備資産,2010年末達29142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2010年末為28473億美元,今年3月末已達30446.74億美元。規模如此巨大,使得中國對外資産結構優化和管理問題備受考驗。

  近年來,降低官方儲備資産佔比一直被視為中國優化對外資産結構的頭號重心,從這個角度出發,去年年末官方儲備資産佔對外資産比重仍然高達71%,這種結構並不理想。但客觀經濟規律又決定了不應也不可能期望迅速降低官方儲備資産佔比。無論如何優化對外資産結構,前提是國家必須保證足夠規模的外匯儲備,否則中國會面臨國際收支危機衝擊的風險。

  同時,近年中國對外資産結構中民間資産比重提高不顯著,關鍵因素是普遍存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無論是企業還是居民,都願意更多地持有人民幣而不是外幣,將外幣兌成人民幣似乎成了最好的外幣理財方法。人民幣升值預期不扭轉,希望通過進一步強調增加民間對外資産而優化對外資産結構,只能是徒勞,反而會給心懷不軌者創造更多的機會。考慮到中國與其它所有發展中國家一樣時刻面臨資本外逃衝擊,考慮到中國早就是世界公認的資本外逃大國,務必時刻保持清醒。而且,提高外匯儲備管理收益率是全社會對外匯管理部門的一致期望,而外匯儲備管理收益率提高必然意味著儲備資産增長較快、官方儲備佔比下降緩慢。

  數年來,政策當局已經為降低官方儲備增速、增加民間對外資産制訂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並付諸實施,從便利企業居民在經常項目下的兌換外幣,到大規模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到提高居民出境攜帶本外幣現金上限,到准許境內企業、銀行向境外企業提供擔保和貸款,莫不如是,這些措施也確實發揮了相當的作用。到2010年末,國際投資頭寸表上的對外直接投資已達3108億美元,佔對外金融資産的7%。在這種情況下,不應繼續刻意強調增加對外直接投資、證券投資等居民持有外匯資産,因為未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動可能會大大提高我們對外直接投資的風險,官方儲備資産的安全性則相對提高。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高度集中于發展中國家、資源開發行業,在發達國家則面臨重重壁壘而難以指望迅猛增長。而近年新興市場總體上較好的經濟形勢已經造就了更嚴重的資産泡沫和通貨膨脹問題,其宏觀經濟逆轉的風險正在日復一日快速積累,地緣政治風險更在西亞北非動亂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長達9年的初級産品牛市終結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相比之下,今年以來發達國家經濟走勢總體好于去年,經濟復蘇使得我們以發達國家公債為主的儲備資産安全性相對提高。在微觀層次上,經過連續幾年的對外直接投資狂飆突進,許多中國企業資産負債結構已經顯著惡化,需要放慢乃至暫停擴張,靜下心來經營其海外資産走上正軌,而不是繼續激進擴張,以免重蹈1997—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期間韓國財閥紛紛倒下之覆轍。對外資産結構的轉變既然已經全面啟動,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就不是是否應該實施這種轉變,而是如何才能平穩完成這種轉變,保證副作用最小化。

  在《2010年末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上,中國的貿易信貸資産達到了2261億美元,比2009年末的1646億美元增長37.4%,增幅大於同年對外貿易增幅(34.7%)2.7個百分點。貿易信貸資産代表我國出口商的出口應收款及進口商的進口預付款,從中國的情況來看,貿易信貸資産增長多半源於出口應收款增長。這樣大幅度的出口應收款增長潛藏著出口貨款拖欠顯著增多的風險;考慮到主要貿易夥伴的經濟波動,特別是某些新興市場經濟體宏觀經濟逆轉風險上升,中國出口商對此種風險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