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昨日,一根縮量的中陽線令連跌八天的A股市場稍稍喘了口氣,但困擾市場的利空因素仍未散去。根據相關信息,國際板似乎越來越近了,而國際板真是導致市場此輪下跌的元兇嗎?
正方:國際板是替罪羊
深圳一券商自營人士:
國際板對A股的影響的確重大,它可能會導致整個A股市場未來投資理念和已有盈利模式的根本性改變。不過這種改變是個漸進的過程,國際板主要影響還是體現在對資金的分流方面。
從短期角度來説,將市場下跌直接歸因于國際板將推出顯然是言過其實。事實上,目前市場比較擔心的還是中國宏觀經濟目前面臨的通脹、企業盈利增速下滑等問題,國際板臨近的消息只是上周開始下跌的一個突發因素,它只是起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在最近一週加速了市場下跌,但它不是根本原因。因為上證指數其實從4月就開始回調,而中小板在3月就開始“滯漲”,創業板更是春節後就在持續回調。
華泰聯合證券:
目前市場擔心國際板啟動會增加股票供給,導致股指下行壓力,而實際上股權融資額本身處於動態調整中,國際板項目融資多了,其他項目融資就會減少。根據華泰聯合的統計,2002年~2010年期間,除了2006和2007年的大牛市之外,股權融資額佔流通市值的比例始終在5%左右,相當穩定,包括2004年推出中小板和2009年推出創業板的年份在內。因此,預計國際板啟動並不會增加股票供給並導致股指、成交金額偏離原本的運行軌跡。
長江證券:
A股歷史上曾經經歷過三次擴容,分別是開放B股市場、建立中小板、建立創業板。回顧當時的A股市場可以發現,A股投資者極易出現事先擔憂情緒,在三次事件文件出臺前,指數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調,下調幅度與市場趨勢相關。而在文件出臺後,市場擔憂情緒減弱,指數出現反彈,當然2004年受熊市影響有所推後。
對市場擴容事件,資金分流預期的擔憂情緒在事件發生前較為強烈,成為市場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在市場擴容事件真正發生、資金分流正式開始時,指數反而出現反彈,説明市場流動性是較為充裕的,市場擴容對原有交易市場的資金影響是有限的,市場的調整更多源於市場預期的擔憂情緒。
反方:現在推弊大於利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謝百三:
與其現在推出國際板,將上市資源讓給國外公司,不如讓更多優質的國內公司上市。
近期推出國際板面臨的問題包括: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不能自由兌換、國內貨幣過多、國家法人股尚有30%未流通、A股股價仍是世界最高的之一。
另外,A股市場普遍出現的是上市公司股東賺大錢,投資者虧損的現象。雖然新股屢屢破發,但虧的都是二級市場投資者。如果國際板現在推出,國外公司進入A股資本市場,上述情況可能重演。
上海一陽光私募總經理:
境外上市企業普遍10多倍的市盈率將對A股高估值體系産生巨大衝擊。例如,一旦分紅比率及股東權益回報率更高的外資銀行登陸A股,不知有多少機構和投資者會減持其手中的銀行股,換外資銀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