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南方大旱露出“水利短板”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1日 07: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記者 胡萍

  本該水源充沛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正在經歷一場罕見的旱情:大河斷流、農田乾裂、漁船擱淺……除了這些與其自然稟賦極不相稱的“劇痛”,旱災的影響還波及到航運、漁業和水力發電等。在估量旱災所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之外,補齊水利建設的短板、改善水資源保護和利用,應成為進一步深思的問題。

  大旱帶來重創

  作為傳統的“魚米之鄉”,不期而至的持續乾旱讓這些素以防汛為當務之急的地區措手不及。民政部門的統計顯示,南方五省共3400多萬人遭受旱災;國家氣候中心的預警表明,旱情還有持續發展之勢。

  與此同時,氣象專家分析,今年汛期及夏季,長江流域降雨總量基本正常,但時空分佈不均,可能出現旱澇並重情勢,夏季長江上遊地區降雨正常偏多,局部地區可能有洪澇發生。因此還要警惕預防旱澇急轉。

  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頻發,洪澇與乾旱交互的威脅或將成為常態,而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不可估量。

  “長江中下游歷來是我國糧食生産的主要地區,因此宜及早應對,盡可能避免因乾旱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防止通脹壓力加大的局面。”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據了解,安徽269條小型河流斷流,800多萬畝水稻需要抗旱保苗;自去年11月以來的200多天裏,湖北省有60余個縣市的雨量創有氣象紀錄以來同期最少;截至5月30日,湖南省14個市州除郴州外所有市州不同程度出現旱情,1064萬畝農田受旱,111萬人因旱飲水困難……另據湖北省農業廳預計,秋冬春三季罕見連旱使該省農作物、水産、畜牧三項直接經濟損失超過80億元。

  此外,旱災影響還波及航運、漁業、生態和水力發電等。業內人士認為,由於持續旱災,部分地區或出現物價上漲將使得通脹壓力增加;與此同時,水電發電量的減少也會影響工業用電。據悉,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多個依靠水電的城市出現限電情況,給當地社會生活和經濟運行造成影響。

  警惕糧價大幅波動

  如今旱情仍在持續,雖然近期迎來了一波降雨,但並未徹底走出乾旱的困擾。出於對糧價上漲的憂慮,資本市場已經對糧食減産預期有所反應,農業股開始上揚。按照市場邏輯,由旱情影響到糧食生産,繼而推高糧價和通脹。

  對此,李國祥説:“不可否認,當前乾旱預期推動了價格上漲,但旱情短期對局部影響較大,對CPI以及宏觀經濟的影響相對較小。”還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的南方旱情嚴重程度遠低於1月份的華北乾旱,從品種上來看,當下影響的品種主要是小麥,而非水稻。因此對於南方乾旱會影響糧食生産乃至通脹的判斷為時尚早。

  事實上,農業部近日傳來“喜訊”,目前西南地區夏糧收穫已過八成,黃淮海麥區小麥已進入成熟期。農業部農情調度分析,今年夏糧將喜獲豐收,冬小麥産量有望實現連續8年增産。專家普遍表示,南方旱災不會對糧價和下半年CPI走勢産生明顯影響,但亦要提早做好準備工作,增加國有糧食儲備量,以避免因乾旱造成糧價波動過大,影響到經濟民生的穩定局面。

  中國農業銀行週一發佈的報告稱,需要高度關注糧食市場的若干不確定性因素。例如,旱災是否會持續並進一步蔓延,糧食增産週期拐點是否臨近,國際糧食價格是否出現大幅波動等。

  水利“短板”亟須修補

  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持續乾旱,多年未有的降雨偏少和長江上游來水不足固然是大旱的重要原因。但從去年西南大旱到此次南方旱災,抗旱一線“有庫無水,有水無泵,有泵無渠,有渠不通”的尷尬,頻頻暴露出水利建設的滯後和不足。而隨著人口總量的繼續增加、工業的不斷發展,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凸顯。農業專家呼籲,基本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短板亟待補上。

  “從目前情況來看,以往將資源過多投向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卻忽視了基本農田水利設施,致使絕大部分設施陳舊老化、溝渠荒廢,導致農業抗旱、抗洪的力量薄弱,一旦遇到大災,就要遭受到重大損失。”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表示。對此,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直指加快水利改革發展,就是要將水利設施建設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當前如何落實規劃,儘快補上水利的“短板”是關鍵。

  鄭風田認為,應該充分發揮各地政府和農民的積極性,加大農業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做到專款專用,提高投資效率。還有專家表示,要減輕由於災害天氣造成的損失、增強防範災害的抵禦能力,轉變農業生産方式顯得迫在眉睫。首先應儘快形成農業的規模化生産,提高農業勞動生産力;其次要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此外,加強農業保險的覆蓋面也是重要一環,更多地運用金融體系的力量、為農業生産撐起有效的“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