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兩國企撕破臉 安徽華源舉報上藥産品存質量問題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31日 0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經濟週刊》實習記者 李妍|上海報道

  5月16日,安徽華源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徽華源”)向港交所及香港證監會寄出針對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醫藥”,601607.SH,2607.HK)的舉報信。4天后,上海醫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首日上市盤中一度破發,最終以發行價報收。

  上海醫藥與安徽華源,這兩個分別由中央和地方國資委管轄的兩家國企“醫藥巨無霸”,又是從前的合作夥伴,竟然選擇在前者上市前夕“撕破臉皮”,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無奈的舉報

  安徽華源向港交所及香港證監會爆出了“猛料”:上海醫藥旗下的上海新先鋒藥業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新先鋒”)與其經銷商上海新先鋒華康醫藥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華康”)涉嫌虛報原料來源、産品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旗下公司財産遭凍結等等。

  舉報信中稱,上海新先鋒及上海華康生産的一款藥品聲稱原料來自日本,卻一直未能提供相關文件,“有理由懷疑這些原材料是冒充日本進口”。

  據悉,舉報信中提到的“一款藥品”是指頭孢替安,屬第二代頭孢菌素中的代表品種,最初來源於日本武田制藥的研發成果,現為上海新先鋒的仿製藥。

  同時,“該産品多次接到投訴,出現嚴重質量問題”。 安徽華源法務部負責人李利稱,今年2月,“安徽華源接到了藥品的不良反應反饋,具體表現為患者陽性反應增多,促使我們直接做出了停止進貨的決定。”

  另外,作為該産品總經銷商的安徽華源,因與上海新先鋒及上海華康協商調價未果,已經向安徽法院提出訴訟,並已在上月由法院凍結兩家公司合共3946萬元人民幣的財産及銀行賬戶。

  安徽華源法務部負責人李利解釋説,選擇上市前舉報“出於無奈”,“我們希望通過施壓解決問題。”

  “無關”與“反咬”

  5月18日,上海醫藥緊急召開電話會議,對外公佈消息,“上海新先鋒和上海華康並不在上市公司的業務和資産之列,兩家公司與上海醫藥只是託管關係,不會對上市公司利潤造成影響。”

  同日,上海醫藥副總葛劍秋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上海新先鋒和上海華康的問題“屬於抗生素業務部門的遺留問題,上藥此前一直未將這兩塊資産注入上市公司”。上海新先鋒與安徽華源的矛盾“就是從上藥清理抗生素業務開始的,安徽華源選擇在這一時機向港交所舉報,是明顯惡意的行為”。

  那麼,上海新先鋒因為未在上市資産之列,就與上海醫藥無關嗎?

  據公開報道,上海醫藥集團董事長呂明方曾表示,有計劃在今年6月將上海新先鋒併入上市公司。

  根據上海醫藥在A股市場公告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三季度末,上海新先鋒總資産為235491萬元,營業收入為138902萬元,但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則僅有724.33萬元。2009年,這一數字為863萬元,2008年則是虧損12922萬元。

  對於上海新先鋒的分量,業內共識是該公司的營收能力不容小覷,尤其是其研發和生産抗生素的實力將成為上海醫藥的重要力量。

  不過,在上市關頭,一身“官司”的上海新先鋒卻被上海醫藥“保持了距離”。葛劍秋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這塊資産存在歷史遺留問題,其公司治理和財務還不符合標準,所以沒有被裝進上市公司,今後是否會被裝進來要看進一步考察的結果。”

  更“反轉”的情節是,陷入“舉報門”的上海醫藥竟“反咬”了安徽華源一口。

  據公開報道,上藥高層“揭底”安徽華源是“私人大包商的集合,是全中國醫藥流通潛規則最集中的企業”。該人士稱,“安徽華源旗下聚集著幾百傢俬人‘藥販子’,由安徽華源出借牌照,收取管理費,是圈內最大的‘過票’公司。”“不具備相關認證資格和管理能力。”

  李利對此很憤怒:“這是公司獨特的管理模式,是得到政府部門認可和讚許的經營方式,安徽華源有當地最大的倉庫和物流中心,每天購進最少兩千萬,最多七八千萬的藥品,一天進出藥品一個多億,怎麼可能是‘過票’公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