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成本壓力難傳導 車多活少是主因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30日 22: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經濟信息聯播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e5e02fd372854dfda7b2986cbc03f565

    看完剛才的消息,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既然生産成本在不斷上升,那麥客們割麥子的價格,難道就不能隨行就市,水漲船高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的記者在採訪很多“麥客”的時候,得到了這樣的答覆,麥客們告訴記者,價格是可以漲一點,但卻很難完全消化成本壓力,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現在搶活幹的農用機械太多了。來繼續看記者的調查。

    山東省禹城市安仁鎮農民 王軍:原來10畝地兩個車割 現在是10畝地5個車了

    這是王軍最近幾年跨區作業時最強烈的感受,不管安徽還是河南,一到麥收季節就能看到各種農用機械扎堆,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密集,增加的車有外地趕來的,也有當地增加的。參加作業的車一多,能夠攤到每台車身上的活兒就少了。

    山東省禹城市安仁鎮農民 王軍:在外面吧 原來能割10天 現在割5天 時間短了 割的麥子少了

    禹城市晨光機械服務合作社負責人 高延東:最早幹我們跨區作業每台機子最少幹500畝地 這個經濟效益還算可以 但是逐年降低到 去年沒有幹到活 前年每台機子300畝左右

    高延東告訴記者,早些年收麥子的週期一般在10天到半個月之間,但最近幾年由於車多,很多地方往往一個星期就收完了。300畝地是行業內認定一台車能否盈利的一個分界線,如果跑一趟幹不滿300畝,幾乎可以肯定會虧錢,這也是很多人越來越不願意跨區作業的重要原因,不過這也給本地的農戶帶來了便利。據了解,由於山東小麥成熟比河南、安徽晚,前些年本地農機大部分都是先趕到外地搶收,再在本地小麥成熟前趕回來,有時候時間上銜接不好,本地農戶就得等。

    山東省禹城市安仁鎮農民 高德付:只能等 那個等五六天 有時候下雨以後還得再等兩天 進不去車 車來了也沒法割 (原來的時候)對(現在要回不來呢)現在不了 這個車也多了

    來自農業主管部門的統計顯示,傳統的收割機需求大省如河南、安徽等地,今年都調低了擬引進的小麥收割機數量,河南省減少了近7000台,安徽省也減少了1000台,同時,多個省份計劃外出跨區作業的收割機數量明顯下降。受益於國家實施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國內農機保有量逐年上升,據了解,從2004年至今,中央財政投入農機補貼資金從7000萬增加到145億元,相應的農機總動力已從2003年的6億千瓦增長到去年底的近9億千瓦,7年增加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