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價格上漲科技短腿 中醫藥産業進入臨界點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30日 17: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社5月29日消息 “一週前還是每斤六七元的價格,現在已經四十多元了,甘肅産的黨參,價格漲得實在離譜。”在貴陽市花果園中藥材批發市場,華佗草行的老闆顏山水説,“80%的中藥材都在漲價。”

  中醫藥被視為中國的“國粹”之一,也因簡易、有效、廉價而長盛不衰,可近幾年來,中藥材價格不斷上漲,今年以來,更進入新一輪漲價“高峰期”。

  據中國中藥協會從全國300多個站點收集的數據統計,今年5月與去年同期相比,所監測的537種中藥材中,有371個品種價格上漲,佔總量約69%。其中漲幅超過100%的品種有47個,佔總漲價品種的12%,而漲幅超過300%的品種有8個,佔總升價品種數量的2%。其中,太子參、白前、土龍骨、五加皮等,漲幅均超過400%。

  貴陽市中藥生産管理辦公室主任劉玲説,中藥材價格上漲固然有遊資炒作的因素,但背後更暴露出中藥行業發展諸多遠慮近憂,野生資源枯竭、科技推廣滯後、惡劣天氣影響等複雜因素,都推動了中藥材價格迅猛上漲,加劇呈現出産業供求失衡的矛盾。

  中藥産業是新興朝陽産業,但在盲目采收的生産方式下,中國道地的野生中藥材卻面臨著嚴重的資源短缺甚至枯竭的局面。

  貴州是中國四大道地藥材産地之一,而當地野生中藥材資源卻因過度採挖而嚴重“透支”,不少物種已瀕臨滅絕。據統計,在中國處於瀕危狀態的近3000種植物中,用於中藥或具有藥用價值的佔60%至70%。

  隨著中醫藥在國際市場知名度和認可度不斷提升,以及國內的巨大醫療消費潛能,中國醫藥經濟開始進入發展黃金期,但市場需求增長的同時,科技“短腿”卻導致種植規模難以升級。

  貴州省農委科教處處長曾慶鴻説,由於缺乏人才、技術等支持,貴州中藥材優良品種選育面臨困境,中醫藥在關鍵技術上尚無大的突破,有些方面甚至還是空白。從事中藥材種植多為農戶和小企業,種植管理粗放,在貴州人工種植的近200種藥材中,篩選出優良種源並在生産上推廣應用品種不到10%。

  有關專家表示,這次中藥材漲價,給中藥研究的規範化和中藥種植乃至生産的規範化是一個緊急提示。目前中藥材主要依靠藥農的自由種植和供給,而很多藥材就集中在幾個地方,只要有遊資進入,很容易就參與控制,給中藥材漲價提供了空間,而政府管理部門“多頭治藥”的局面,客觀上造成監管乏力。

  一些業內人士提出,國家應儘快建立藥材儲備機制,在市場出現嚴重波動時,補給市場,遏制炒作,維護中藥材市場的價格穩定。同時,國家必須儘快建立野生資源瀕危預警機制,加強中藥材新品種培育及珍稀瀕危中藥資源的替代品研究。推動中藥産業現代化,破解多頭管理格局,弘揚中醫藥文化,提升國際影響力,使中醫藥産業在規範化進程中逐步走向世界。(責任編輯: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