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資金流入銀行理財産品 貨幣調控或側重價格工具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30日 10: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匯通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央行數據顯示,4月住戶存款凈減少4678億元,存款“搬家”情形再現。分析人士表示,資金流入銀行理財産品及其他渠道可能是居民存款大幅減少的一個主要原因。“資金脫媒”可能促使下一步貨幣政策調控更多地依賴價格工具。

  理財産品遭“搶”

  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2011年以來銀行共發行理財産品5228隻。其中,4月共發行1131隻,比去年同期的781隻增長44.8%,增幅驚人。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短期理財産品始終佔據主流,具備流動性強、收益率高等優勢。因銀行存款的“負利率”,普通儲戶的投資熱情被理財産品激發出來。

  工商銀行某支行客戶經理張琳表示,2010年以來,通脹上升,她所在支行的理財産品銷售量節節攀升。她表示,根據監管部門的規定,銀行理財産品的名稱和介紹不可以出現“保本”字樣,但客戶的購買熱情依然不減。“我們已經發行了幾百期了,收益率還是比較穩定的,基本高於同期存款的利率水平。”張琳稱,“現在的情況是,根本不需要你去推銷,客戶會主動來詢問。我們發行的理財産品期數很多,數額也較大,但每次幾乎是剛開始發行就被搶購一空,幾億元的産品沒幾天就賣完了。”張琳打趣説,這段時間,客戶購買理財産品都要靠“搶”,所以根本沒有時間去看介紹和協議。“因為只要你簽字稍微慢幾秒鐘,可能就買不上了。”另據張琳介紹,為了保住大宗的客戶存款,很多商業銀行的私人銀行部門也有針對“超級大客戶”的理財産品。“大客戶的資金量大,所以給的收益率會更高一些。”

  一季度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量達到令人咋舌的4.17萬億元,去年同期僅為1.25萬億元。理財産品的火爆固然與信貸收緊、銀行發力中間業務有關,但從需求來看,負利率的資金環境迫使居民尋找收益更高的投資渠道,同時,國內外經濟的不確定性使人們的風險偏好不斷降低。

  某股份制銀行省級分行的理財經理龔航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今年春節以後,客戶存款“搬家”現象確實比較嚴重,而購買信託産品是這些資金的一個重要流向。

  他介紹,目前我國各地都有一家省級信託公司,以他所在省的信託公司為例,今年一季度其業績是去年同期的1.5倍。從去年開始連續出臺房地産調控政策,銀行對房地産開發貸款的發放非常謹慎,於是開發商“借道”省級信託公司,由信託公司吸收資金,然後給開發商放貸。

  龔航稱,從2010年房地産調控開始以來,信託公司的業績飛漲,2010年全年業績是2009年的兩倍多。客戶把資金放在信託公司的投資回報率遠比存銀行要高,而銀行發行的保本理財産品的收益率一般比同期存款利率高一點,基本在3.5%至4%左右。省級信託公司也有部分業務和銀行合作,相關産品的投資門檻一般在50萬元以上。

  或更依賴價格工具調控

  “投資渠道太多了,幹點什麼都比存銀行強。”一位銀行員工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業內人士指出,除了購買銀行理財産品之外,可以肯定相當一部分資金進入了“影子銀行”體系。這些資金有的投資房地産或地方融資平臺的信託産品,有的直接委託銀行向需要資金的機構發放委託貸款。無論以何種形式存在,這些資金都已經變身為信貸資金,游離于監管體系之外。

  銀行人士表示,資金脫媒對信貸投放有重要影響:一是銀行可自由運用資金比率下降;二是脫媒資金流向直接融資市場,直接融資規模增加,信貸擴張速度放緩。這種變化可能導致政策調控重點從信貸轉向兼顧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更加依靠價格工具調節社會融資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