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30日 0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5月30日消息,據港媒報道,近日遭投資者狠沽的藍籌股利豐(494) ,昨日極罕有地發表澄清公告,向日前出報告唱淡該公司的歐資大行瑞銀隔空開火。
據香港《蘋果日報》報道,香港市場最近熱鬧異常,近日遭投資者狠沽的藍籌股利豐(494) ,昨日極罕有地發表澄清公告,向日前出報告唱淡該公司的歐資大行瑞銀隔空開火!雙方主要爭論的觀點,是瑞銀認為在新會計制度下,利豐新收購的項目表現若不達標、收購代價可獲得調整時,反而可為集團帶來豐厚的非現金賬面收益。
利豐認為瑞銀在論述這事情上,有4大不準確的地方。但據悉,瑞銀內部對利豐的批評並不同意,不排除會有進一步的反擊舉動。上市公司出通告高調反擊證券商,這做法相當罕見,以藍籌股來説更屬首次。雖然利豐力陳其觀點,但瑞銀報告的威力未減,利豐繼週四急瀉5%後,週五早段再下挫7%,午後跌幅收窄,收報 16.2元,仍跌2.6%。
不過,有基金經理收到由瑞銀發出沒有署名的電郵備忘,繼續唱淡利豐的基本面:“相信大部份人都已知道利豐‘那件事’ (THE story) ,那些不相信會計處理觀點的人,這裡可再給你們另一些看法。”備忘中強調利豐現時估值非常高昂,而該行日前大削其目標價 45%至“震撼價”9元,就很大部份是由於利豐的經營開支正大幅攀升。
有基金界人士透露,瑞銀內部認為利豐的批評有斷章取義之嫌,他們報告中所陳述的基本上正確,只是利豐用了另一個角度去演繹。有證券界人士稱,利豐與瑞銀關係向來正常,縱使瑞銀自去年中歐債危機惡化時,已長期建議“沽售”利豐,但利豐亦不會因而對該行抱有偏見。瑞銀主要是關注利豐近年在進行收購時,較多采用根據盈利表現來分期支付收購代價的協議 (earn-out) ,在新會計制度下,這些尚未支付的代價,會以“負債”方式來入賬,如最後收購回來的項目表現不濟,利豐毋須支付那筆金額,這“負債”就會回撥至集團損益表上,列為非現金的盈利。
有外資分析員就指出,瑞銀這説法基本上是正確的,但在撰寫報告時可能用字較冒險,令人覺得他在暗示“利豐刻意或有能力做好數據”,而當中又有一些事實寫錯了,才觸動到利豐的神經。但該分析員都認同瑞銀的説法,利豐的基本因素在轉差,尤其是集團未來會減少進行收購,才令市場降低其估值。至於瑞銀報告中提到,“即使收購業務所産生的預期收益現值低於商譽價值,有關商譽仍不須進行減值。”香港會計師公會理事丁偉銓認為是瑞銀理解錯誤,他估計瑞銀的報告主要想指出在新的會計準則下,利豐的盈利可能會出現變化,但他指這説法有欠全面。
利豐逐點反駁瑞銀觀點
1) 瑞銀:在新會計制度下,當利豐新收購的項目表現不達標、購入代價獲得調整時,集團毋須再多支付的金額,將可撥回至損益表上作為盈利,而確認的商譽不須要接受減值測試。利豐認為陳述是錯誤的。商譽在每年有減值跡象出現時,都要進行減值測試。
2) 瑞銀:利丰采納新會計準則,容許集團把毋須額外支付的收購代價轉換為盈利。利豐認為陳述有誤導成份。會計準則不允許管理層酌情將額外的收購代價轉換為盈利,如代價的公平值有變動,是需要在損益表中反映出來,但這是集團必須硬性應用的準則,採納與否並非為管理層的酌情選擇。
3) 瑞銀:利和被收購後的首兩個月錄得 500萬美元虧損。利豐認為陳述不正確。利和被收購後兩個月,為利豐帶來 500萬美元的除稅前溢利,報告所説的 500萬美元虧損,其實是利和的物流業務在收購後的核心經營業績,不代表利和的整體表現。
4) 瑞銀:估計利豐在 2011/12/13年度,可分別有 5億元/ 15億元/ 25億元的原本應付收購代價,最後轉化為盈利。利豐認為截至現時為止,利豐沒發現任何狀況改變而需要撥回可能要支持的收購代價,不理解瑞銀的估算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