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夏糧收購遭遇“跑馬圈地” 資本進入糧食加工警惕“披著羊皮的狼”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9日 22: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王超報道

  近日,各路資本紛紛涌進黑龍江和安徽等糧食主産區投資建設加工廠和倉庫。夏糧還未成熟,民營資本、外資、社會遊資、國有資本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跑來“跑馬圈地”,收購市場硝煙味十足。

  同樣的現象也曾經出現在了2010年,當時各路資本逐鹿帶來的後果是糧價高企,農民開始惜售。中儲糧的收儲行為曾一度陷入僵局。此次各路資本的重來讓市場充滿了擔憂。

  “糧食收購主體增多必將加劇市場競爭,局部地區可能出現搶糧現象。而且,此次進來佈局的有很多跨國巨頭的身影。大型外資糧企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靈活的經營體制,在與國內民營和國有加工企業的競爭中實力較強,可能導致國內糧企面臨生存困境。”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各路資本的進入給我國糧食調控帶來新的挑戰。“上一年收購戰之後,我國的糧庫中到底還有多少存量,一直是個疑問。一旦收購戰打響,中儲糧是否有存量可拋,值得憂慮。而且今年的小麥産量與去年相差不大,在小幅增産和小幅減産之間徘徊。”東方艾格高級分析師陳樹韋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説。

  國家對於收購戰基本處於無解的狀態。現在是市場經濟,國家不大可能靠行政命令禁止某些企業進入糧食收購領域。何況,一些外企還披上了一層本土企業的外衣。

  各路資本的進入也並非全無好處。各路資本逐鹿糧食市場,活躍了糧食收購市場氣氛,有利於糧食的銷售,同時也加強了農民的惜售心理,價格上漲預期強烈,進而有助於提高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國外大型企業的進入也帶來了先進的加工技術和管理理念,一些企業還打造了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米、麵粉品牌,對行業整體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就這些層面而言,國家應鼓勵各路資本進入糧食市場。”周思然説。

  俗話説,堵不如疏。對於糧食收購上的這一困局,國家不如採用疏導的政策,將這些資本合理疏導。把資金從糧食流通領域引導進加工領域。

  “發達國家加工品佔農産品生産量的90%以上,我國的糧食加工與國外還有很大差距,國家可以引導資本進入糧食加工領域。”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説。

  對於糧食加工,各地方政府也大多持歡迎的態度。各地政府還紛紛出臺了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對糧食加工企業輔以財政和稅收方面的支持。國家層面的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也已經進入了徵求意見階段。

  率先出臺的《廣東省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指出,鼓勵糧油加工企業自主創新,對研發新産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各項費用爭取國家支持,可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對符合國家高新技術目錄並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引進的糧油加工設備,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雖然説,低端的糧食加工業的平均利潤率僅有1.5%。但企業能做成高端,培育出品牌,利潤是相當可觀的。”鄭風田説。

  鼓勵資本進入糧食加工行業,還必須要剔除那些以糧食加工為藉口,行炒作之實的“披著羊皮的狼”。“我國應該對收購企業和經紀人實行規範化管理,嚴禁無證參與收購及不上報糧食購銷數量等行為,並加大糧食投機活動的打擊力度。”周思然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