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車市初現過剩隱患 自主品牌恐成重災區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9日 22: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劉紅霞報道

  27個月以來的首次車市負增長,讓汽車産能過剩之説再次浮出水面。

  早前有央視報道稱,我國汽車業出現了産能過剩的傾向。到“十二五”末,我國汽車總産能將超過4000萬輛,而去年我國的汽車銷量為1800萬輛,這就意味著,今後幾年銷量必須保持每年20%左右的增長,否則産能過剩將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實現年均20%左右的增長似乎有些困難。“我國車市在經歷一番高速發展之後,逐漸進入了理性調整期。而且,汽車是一個彈性很大的消費品。在高通脹下,居民削減這方面支出的可能性極大。因此,汽車行業産銷量高速增長已經成為可遇不可求的事件了。”中商流通生産力促進中心研究員鐵志海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進入2011年,購置稅優惠、以舊換新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紛紛退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都積極實施治堵限購政策,油價接連高漲……諸多利空政策齊聚,今年車市慘遭“流年不利”。4月份的車市産銷雙雙滑坡,給車市蒙上了一層陰影。業內普遍預計,今年車市增速會低於10%。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輪“産能過剩”應屬於結構性過剩,而非全行業的整體過剩,其中尤以自主品牌車企最應值得注意。“目前,豪華車的增長速度還不足以滿足中國市場需求,仍需進口,一些主流的合資車型也供不應求。但對於一些品牌比較弱勢的中低級車型,雖然總體産能不大,但市場需求卻相對過剩。”全國汽服委汽車諮詢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張志勇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業內專家也表示,排名前10位的大企業集團其市場佔有率超過80%,這些企業的産能並不過剩。然而,不少中小企業一年銷售不過幾萬台,産能卻能做到10萬輛甚至是20萬輛,加之其産品又缺乏市場競爭力,這種無效産能才是中國汽車産業産能過剩的“隱患”所在。

  對此,國家發改委産業協調司副司長陳建國認為,産能利用率不達到80%不能新建分廠,新建分廠要和兼併重組相結合,擴大産能將來還要跟新能源汽車相結合。

  “如果以目前自主品牌的發展現狀,加上政策規定合資企業必須建立自主品牌,我覺得自主品牌出現産能過剩的可能性很大。”鐵志海説。作為“隱患”主力軍的自主品牌似乎面臨著巨大壓力。

  “但這也是自主品牌的一個成長的機會。在結構性産能過剩的情況下,市場競爭程度必然加強。有些企業被淘汰屬正常現象,但也有些企業會趁此機會奮發圖強。例如,自主品牌就可以在這種競爭力下,把自身的管理技術、産品質量、售後服務做好,進一步做大做強,最終發展成為中國在世界上的主流品牌。”張志勇説。

  對於可能造成中國汽車産業産能過剩的“隱患”。鐵志海建議:“國家應嚴格審批,防止項目盲目上馬,淘汰不符合市場需求的企業。當然中小企業也該積極完善自身産品結構,提高産品檔次,設法擴大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