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8日 04: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郝鳳苓
2011年5月22日,深圳福田中心區的國際商會大廈,一隻名為“中創一號”的私募股權基金在舉行路演,台下就坐的潛在投資者是中山大學的校友。
這是廣東中大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大創投)的第一期基金。2011年2月,中大創投正式成立。
相比清華、交大、復旦、浙大等國內知名大學的創投基金,中山大學在創投業務上的嘗試晚了十多年。
時間回到2000年。應景創業板的即將推出,國內大學紛紛成立創投公司,今天的清華創投、復旦創投和交大創投等都是那年成立的。緊接著,2001年1月,浙大創投也迅速問世。
彼時的中山大學,做不做創投或許與其治校理念不無關係。根據媒體的過往報道,那時的學校管理者認為,“學校最主要的任務是培養人,是科學研究”,也明確表示,“中山大學不會自己投錢去辦企業,尤其是不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辦企業上,因為那不是教授們的強項”。
近兩年,廣東省政府方面希望中山大學能在科研成果商業化方面做出更多貢獻,中大創投應運而生。
事實上,10年來,中國PE/VC行業蒸蒸日上,而那些較早成立的校産性質的創投機構卻沒有走出同樣的軌跡。
但與這些大學基金不同的是,中大創投直接從結構上避免了國立大學的體制可能帶來的不便。
雖然冠名“中大創投”,中山大學在中山創投並不持有絲毫股權。據記者了解,作為一個基金管理公司,原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舒元擔任董事長,其也是中大創投的第一大股東,第二大股東是鄭貴輝,目前在中大創投擔任董事、總裁等職,其餘的一些股東也是來自法律界、金融界、實業界等的自然人。
但使用“中大”的名稱,是由中大黨委會批准的,而且,雙方有明確規定:中山大學將在中大創投每年的收益中提成10%,在沒有收益的情況下也有一個保底的數額捐贈給中山大學。
所以,中大創投投資副總監胡海波稱,中大創投投資本質上就是一家完全市場化運作的創投機構。
按照計劃,中大基金將陸續推出三期基金,首期規模預計達2億元。據中大基金投資副總監胡海波透露,目前首期基金潛在的LP已達20多個,“多半是校友裏面成功的企業家,也有他們的朋友”。
中大創投認為,不僅是募資環節,包括項目來源、投後增值等方面,都可以充分利用中山大學的校友資源。“假設我們投資的公司需要一個營銷總裁,我們可以動用中山大學的校友會資源來幫忙尋找。”胡海波舉例稱。
但對於中大創投,有人覺得“不靠譜”,因為“學術味太濃”。
中大創投的董事長舒元不久前剛卸任嶺南學院院長一職,目前仍擔任中山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作為博士生導師,經濟學教授和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其學術造詣不必贅述,但據中大創投提供的信息,舒元對“做生意”也頗有感覺。這些年,他帶領下的嶺南學院EMBA項目,“雖然賺錢不是主要的訴求,但這個項目現在每年的收入達數億元”。
在中大創投擔任董事和總裁的鄭貴輝曾任健力寶集團投資管理部總經理、改制上市辦總經理、代理總裁等職,多家企業董事長和總經理,在加入中大創投之前,曾有14年大型企業工作經驗,其中8年投資銀行經驗。
借力中山大學的校友資源,胡海波稱,成立幾個月來,他們已經看過100多個項目。在投資階段上,他們已經看到,二級市場市盈率不斷下降,一級市場pre-ipo的項目價格卻一漲再漲,大量資金在這類項目上的爭奪幾近瘋狂。所以,中大創投將目標聚焦在成長期項目,並旨在重點支持中山大學科技創新、中大校友、社會人士創業成果轉化。
其實,在中大創投之前,希望借力校友資源優勢的“商學院基金”或“同學基金”已經十分活躍。比如,早在2008年,復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班的幾十位同學就出資成立了國順基金;交大安泰管理學院EMBA的同學也成立了多只基金;今年5月,中歐工商學院組成了法納維斯中國投資基金(FINAVES China)。
耶魯基金是當今世界大學基金的典範。中大創投等諸多大學基金也將打造中國的“耶魯基金”作為目標。
耶魯基金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社會或校友捐贈,致力於追求長期、穩健的回報,投資組合不僅包括直接股權投資、FOF、另類資産投資等,投資收益主要用於學校的日常運營。耶魯基金每年的收益都大幅超越市場水平,近20多年來,價值增加200多億美元,是世界上長期業績最好的機構投資者之一。
看來,無論是從運作模式,還是規模、收益等方面來説,要成為中國的耶魯基金,中國的大學基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