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美國國債市場正要與金融壓迫迎頭相撞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6日 10: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雜誌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美國國債市場正要與“金融壓迫”迎頭相撞,是時候將你的舵轉到右舷,安全回航了

  比爾格羅斯/文

  1969年,本人是一名卑微的海軍少尉,職責之一是在艦長睡覺時替他值班。在越戰年代,艦長不可能無時無刻都在當值;因此,情況相對平靜時,其他軍官就有機會暫代艦長職務。有一次當值,艦長竟然掌著舵睡著了,那艘油輪差20碼就撞上我們這艘載著150位年輕船員的艦艇。

  40年後,我發現自己處於類似的處境。我與穆罕默德埃爾埃利安(Mohamed El-Erian)像艦長一樣,共同掌管PIMCO(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號航空母艦。2008年雷曼兄弟破産那天,“全球金融號”油輪處於自動航行狀態,但PIMCO號早已改變方向,避過相撞,此後基本上一帆風順。

  但是,這比喻難免令人想問:現在有什麼油輪正處於即將相撞的狀態?事實上,目前雷達屏幕上似乎正有許多光點,但我現在想沿著前幾個月《投資展望》的路線,討論投資組合面對的實時威脅:低政策利率(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以及隨著通脹加劇,由此造成的日趨嚴重的實際負收益率。

  美國AAA級主權評級的信用素質日趨惡化,儘管我們已就此提出數年警告。我們將美債持倉降至最低程度,主要是考慮到美國資産負債表的前景,而不是眼前的問題。

  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貝倫史班西亞(M. Belen Sbrancia)發表了一篇學術文章,分析了歷史上一些國家政府如何嘗試擺脫債務危機的千鈞重擔。

  就英美等發達國家而言,上世紀40年代中期起的一段時間(當年的蕭條和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主權債務負擔,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是當局偷儲蓄者錢的起點;我們也可以稱這種行為為“金融壓迫”(financial repression)。

  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對大宗商品的旺盛需求令通脹加劇,在此情況下,美國財政部將較長期國債收益率限制在2.5%之內,確保政府負債對國內生産總值的比率可以降低。若儲蓄者從國債上得到的回報僅2%,而名義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則有5%,那麼國債餘額對國內生産總值的比率就能從116%的高點逐年降低。

  兩位作者發現:“就美國和英國而言,借由實際負利率清算掉的國債平均每年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的3%-4%??十年之間就迅速減少了相當於年度國內生産總值 30%-40%的債務(不計複利)。”即使利率“封頂”的做法在1951年被聯儲局與財政部協議取消,極低/實際負利率政策一直持續到1979年“沃爾克(Volcker)革命”。到那時,美國(及英國)的公共債務已回到正常水平,主要是靠“壓迫”儲蓄者,犧牲他們的利益逾30年之久。

  萊因哈特的金融壓迫論指出,在“債務清算”過程中,即使債券價格並未下跌,儲蓄者也可能因為當局的偷錢伎倆而蒙受損失。因此,有關6月30日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結束是否將推高收益率、壓低美債價格的爭論,某種意義上説是次要的。即使十年期美債收益率保持在目前的3.30%,而聯邦基金利率則維持接近0%,儲蓄者和金融仲介機構仍將因為這樣的利率而遭矇騙、偷錢。

  債券投資者因為種種原因被迫投資美元國債,比如出於指數化操作、慣常做法、法規要求,或只是掌舵時睡著了。目前他們每年正被騙走1%-2%(相對於歷史常態),許多情況下還得忍受明確的實際負收益率。萊因哈特的歷史研究若有參考價值,則投資者應預期這種情況將持續多年,如果不是數十年的話。

  沃爾克革命為投資市場帶來可觀的實際正利率後,債券(及股票)投資者搭了逾30年的順風船。但是,如今政府當局試圖施行金融壓迫,債券投資者因此必須起來反抗。他們的船或許應取名“凱恩艦”(USS Caine),以紀念銀幕上那場叛變——雖然造成一些創傷,但全體船員最終安全回航。〔譯注:作者是在講1954年以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美國電影《凱恩艦事變》(The Caine Mutiny)〕

  PIMCO不是想煽動大家在這艘新船上叛變,但認為投資者應再度提高警覺,把握世界各地的債市“安全利差”機會,包括新興市場收益率較高的非美元債券。

  許多新興經濟體的資産負債表較乾淨,實際利率也比較高,不像一些發達市場那樣受當下及未來的“壓迫”困擾。若你非要AAA評級不可,加拿大或澳洲債券或許符合你的需要。美國國債市場正要與“金融壓迫”迎頭相撞,是時候將你的舵轉到右舷,安全回航了。■

  作者為PIMCO(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創立人及聯絡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