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雜談:剖腹自醫別讓無助者只能拿命去搏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5日 07: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正義網-檢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盛祥

  “這一刀下去,好了,就不再拖累家人了;要是要了命,也就不用再拖累家人了。”53歲的重慶農婦吳遠碧因病無錢手術,賭命揮刀自剖放出腹部積水(5月24日《江淮晨報》)。

  這是當前進城農民工因病陷入絕望的極端案例。所幸其揮刀自剖的驚世行為,啟動了時下底層百姓遇到困境獲得救助的一般模式:媒體報道——領導重視——職能部門積極行動,目前得到了救治。但該事件背後的體制缺陷卻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據重慶當地媒體的最新消息,剖腹取水的吳遠碧突然病情加重,已被緊急轉移至重慶市中醫院重症監護室,目前腎臟衰竭、生命體徵微弱。時間倘若可以倒回去,5萬元的手術費,相比她今天受到的關注,真的談不上是一個難題,輕輕鬆鬆就可以解決;然而,在那賭命的一刀之前,又有誰會接受吳遠碧的求助,會去關注她幫助她呢?悲情的故事可能重演,砍下去的刀子卻無法收回,今天再多的社會關注,也註定無法抹去吳遠碧用菜刀剖腹自醫的慘烈一幕。

  媒體報道——領導重視——職能部門積極行動,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不幸中的萬幸,卻總是重復著相同的路徑。事實上,在那震驚國人的剖腹一刀之前,吳遠碧的事早就有媒體報道過,但是不幸的故事實在太多,她的悲劇沒能産生更大的影響,最重要的是沒能引起當地有關領導的重視,職能部門自然也不會動用公共救濟資源。這説明什麼呢?這説明無錢治病、無奈等死這樣的情節,已經讓社會公眾和政府部門産生了“審悲疲勞”,非得補上剖腹自醫的那一刀,才能在眾多絕望的無助者中間“脫穎而出”。

  這不禁讓人想起“開胸驗肺”的張海超,以及無奈製造慘烈悲劇的討薪農民工兄弟們。在所有的無助者中間,似乎也存在著一個激烈的競爭關係,就像周星馳電影裏關於蟑螂小強“誰敢比我慘”的經典情節。商品要有賣點才好賣,無助者要想獲得救助,也必須有“慘點”才能刺痛這個麻木的社會和遲鈍的救助機制。

  吳遠碧沒有暫住證所以不能辦醫保,當地又稱不屬“大病救助”範疇,昂貴的手術費是一個外來農婦的不可承受之重,於是她只好拿命賭博,用菜刀代替手術刀,自己給自己“做手術”。不可否認,這裡面肯定可以分析出屬於農婦的萬種幼稚,但這絲毫不能阻止我們對制度的追問:為什麼可以容忍公民因無錢治病而無奈等死?公益的醫療機構為何可以見死不救?為什麼公共救助制度在正常申請渠道常年關閉,而只能通過人造“慘點”引起媒體報道的方式打開?沒有領導的批示,一個生命垂危的公民難道就不能得到應有的救治?

  別讓無助者只能拿命去搏,這是最為基本的公共良知,也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社會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