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時評:食品添加劑應該有科學説法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5日 07: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冰點時評

  有科學的“食品添加劑”嗎

  楊于澤

  眼下國家正在重點整治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一時間充滿為食品添加劑正名的聲音。專家稱“合理使用不會危害人體健康”,又説“真正的癥結或許存在於人的心理恐慌”。於是有專家呼籲,要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

  關於食品添加劑,如果確實有著科學認識和知識,把它們普及到老百姓那裏去,當然是一件好事。如果這種知識確認某種食品添加劑無害,則我們可以放心食用;如果確認某種添加劑有害,則我們就應當保持警覺,也有可能激發從業者的良知,在食品添加上來個“克己復禮”。

  但科普雖然可以提高民眾科學素養,使他們能夠正確思考和行動,卻也不能對此寄望過高。現在動輒提倡普及某種知識,好像科普是一件可以心想事成的事情。其實人類生活涉及浩瀚的知識,人的無知領域永遠大於有知領域,民眾不可能人人成為專家,我們不能寄希望於科普改變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基本態度。把關食品添加劑,主要責任還在政府。

  “科學知識”到底是什麼?它是確定無疑的嗎?被專家挂在嘴邊的“科學知識”,很可能是一種通俗説法,即指“正確的知識”。在本質上,科學知識是真理與謬誤的對立統一,其中並不排除謬誤。波普爾在《猜想與反駁》中認為,人類的知識是通過猜想與反駁、不斷否定錯誤認知而積累起來的。我們獲得的正確知識,可能比前人更接近真理,但也不是絕對真理。

  最近,很多媒體都在報道各路專家對西瓜膨大劑氯吡的科學觀點,主流的專家意見認為,氯吡對人體無害。甚至有專家説,美國、日本等許多發達國家,將膨大劑列為不需進行毒性管理的豁免物質清單。但有報道稱,北京大學免疫學系副主任王月丹博士介紹,國外已有實驗發現氯吡對哺乳動物細胞的GTP酶組裝有影響,美國FDA並未批准食用氯吡(《新京報》24日)。

  這件事給我們的啟示是:時下一些專家的所謂“科學觀點”,實際上只是一家之言。很多媒體為了消除大眾心理恐慌,習慣找一些專家來“普及科學知識”。但科學知識與專家之間的關係是很微妙的,專家都是細分專業的專家,而正確的科學知識需要綜合。未經綜合,即便有一萬個專家發表看法,我們得到的也未必是科學的知識。

  我們需要政府及其授權的專業機構來做“綜合”的工作,各路專家一起“猜想與反駁”,然後得到真正科學的知識與正確的態度。比如FDA是美國專門從事食品與藥品管理的機構,由醫生、律師、微生物學家、藥理學家、化學家和統計學家等組成,專家成千上萬。對於某種産品,個別專家可以證明其無害,卻不能證明它“不會危害人體健康”。由專家個人為食品添加劑、生長激素擔保,實際上是不科學的。

  現在經常有專家在大眾傳媒上開壇説法,但他們普及的科學知識極少,他們更多的是談他們對食品添加劑的“正確態度”,也只是一種“食品添加劑”觀,總的意思是別害怕、大膽吃。可人類吃不吃某種添加劑,決非只是一個“科學”問題,它涉及人的自由意志。在美國,不乏獲得FDA認證但被消費者組織遊説廢黜的添加劑。以人為本,意味著不能把人類生活搞成科學一言堂。

  真正科學的態度,應當是一種審慎、有節制和敬畏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