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北海傳銷人員千里投奔 哈藥直銷或變傳銷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5日 06: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崔曉林 馬玉忠 哈爾濱報道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執著申報,哈藥集團終於獲得了商務部頒發的直銷牌照。2009年12月1日,哈藥直銷業務開始試運行。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投資3億元資金啟動的直銷産業,起步于“10年創收100億”的宏偉夢想,卻意外地陷入了令人尷尬的“被傳銷”現實。

  2010年3月某日,傍晚。這個時節的哈爾濱沒那麼冷。

  某建築公司女老闆李麗娜(化名),接到朋友打來的電話,説有一個千載難逢的大生意,“不做可惜”。

  聽説有“大生意”,正因公司不景氣而發愁的李麗娜一下來了精神,她馬上和朋友見了面。

  朋友説,這個“大生意”,就是哈藥集團的直銷産業。在了解了哈藥直銷的運行模式和獎金分配製度後,李麗娜快速做出了決定:加入哈藥直銷。

  在李麗娜看來,哈藥直銷是一個值得投資的項目,這不僅由於“哈藥集團”這一金字招牌的可信度,更重要的是,哈藥直銷還是個巨大的財富誘惑。李麗娜按哈藥直銷的模式推算了一下,如果做得好,一年可以掙500萬。

  躊躇滿志的李麗娜,自己先在哈藥直銷管理中心辦卡買産品成為了哈藥直銷會員,然後在親朋好友中物色合格的人選,組建了自己的運營團隊。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李麗娜的哈藥直銷業務做得紅紅火火,有模有樣。

  然而,正在全力開創新事業的李麗娜,在隨後的幾個月時間裏,漸漸發現自己竟陷入了“傳銷”的陷阱。

  鬱悶的不止李麗娜一個人。採訪中,記者直接接觸或間接通過直銷會員提供的以“退單申請書”、上訪信函等方式要求退單或者希望改善經營制度和市場環境的人員不在少數。“哈藥直銷是傳銷”的傳言更是經常聽到。

  也許,哈藥集團才是最大的鬱悶者,這位中國醫藥企業的大佬,投資3億元啟動的直銷産業,起步于“10年創收100億”的宏偉夢想,卻意外遭遇了令人驚訝的“被傳銷”。

  哈藥進軍直銷業

  目標:10年創收100億

  事情要從5年前説起。

  2006年8月,哈藥集團在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上發表了申牌聲明;2008年11月,哈藥集團正式獲得商務部批准,拿到了醫藥界首張直銷牌照,這也是國內首家A股上市公司進軍直銷領域。

  2009年12月1日,在經過了一年的準備之後,哈藥集團宣佈其直銷業務開始試運行。

  當日,哈藥集團在哈爾濱萬達假日酒店召開了《哈藥健康産業新産品暨哈藥直銷試運營媒體溝通會》。“儘管到會的媒體不算多,省內及國家級駐黑龍江的新聞機構加起來也就十幾家,但場面還是很隆重的。”2011年4月中旬,當時曾參會的一位當地媒體記者表示,當時,“哈藥進軍直銷業”這一新聞在省內引起的震動不小,很多市民對此十分關注。

  “那場面,就好像企業要上市,而你恰巧可以搞到原始股一樣。尤其直銷業,此前做安利、天獅、完美等直銷品牌的人,成幫結隊投到哈藥直銷旗下,場面相當壯觀。”該記者介紹,哈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巍也出席會議併發表了講話。“發言中,劉巍代表集團表達了對哈藥直銷給予的厚望。”

  隨著“媒體溝通會”的召開,備受業界關注的哈藥直銷領導班子走上前臺,其中劉宏宇出任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另有三位副總經理。

  在領導小組中,一把手劉宏宇是位資深哈藥人。1970年出生的劉宏宇,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此前曾任哈藥旗下的人民同泰連鎖藥店的總經理。據介紹,劉宏宇曾深入研究過安利的營銷模式及企業文化,對直銷業非常熟悉。

  而領導小組中最大的亮點,應屬副總經理蔣順蓮。作為原天獅集團中國區市場總監,蔣順蓮曾帶領天獅集團銷售團隊,創造出銷售額每年遞增20%以上的業績。

  除了領導核心,還有一個人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他就是鄭鳳強。鄭鳳強先後擔任安利(中國)高級業務營運經理、天獅集團中國區總裁、百亮超市(國際)集團全球副總裁、三生大中華區執行總裁以及富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顧問等職務,被媒體評價為“中國直銷行業最具潛力的CEO”。2009年12月,鄭鳳強受聘擔任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顧問一職。

  在業界,鄭鳳強有著極高的知名度和人氣,他的加盟,在“頭三腳難踢”的哈藥直銷開業之初,顯得尤其重要。“中國直銷業現狀”、“國際直銷行業發展趨勢”、“哈藥進軍直銷業的優勢和未來”……在哈藥直銷做顧問的一年時間裏,鄭鳳強在各個場合的演講,總是會迎來最為熱烈的掌聲。

  作為國內藥業的龍頭企業,據睿富資訊評估,哈藥集團的品牌價值超過140億元,且每年有近10%的增長,這樣一家如日中天的大集團,進軍直銷領域出於何種構想?

  對此,劉宏宇在2010年5月召開的一次直銷新會員業務交流會上曾表示:從資金上,集團為哈藥直銷項目準備的第一批資金是2000萬的現金,哈藥獲牌後,集團第一期投入了3億元資金,並在2009年4月正式升級為哈藥集團全資子公司(哈藥健康産業有限公司)。總公司提出,三年內對直銷公司沒有任何利潤要求,建立直銷項目主要是為了達到集團利潤飛躍性突破。在哈藥直銷起步初期,其主要任務是擴大直銷區域和建立服務網點。

  “我也了解了國內的大部分直銷企業,我們在資金準備上是排在前幾名的。另外,哈藥集團還會利用充分的社會資源,對直銷項目保駕護航。直銷項目畢竟在國內的推廣過程中間還有一定的市場阻礙,但哈藥集團無論從項目的立項還是前期的準備上,都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劉宏宇在交流會上説。

  2009年12月,鄭鳳強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哈藥集團已經制定了未來8~10年直銷業務銷售100億元的目標。

  2010年3月,前文提到的李麗娜成為了哈藥直銷的一名會員。2010年5月22日,她和眾多會員一起,參加了“哈藥集團健康産業市場戰略研討暨經驗交流會”。

  根據參會人員提供的視頻資料,記者看到,顧問鄭鳳強在作大會發言時表示,作為國有大型股份制公司,哈藥集團在2006年實現了年銷售額達百億元的目標,在經過一番研究後,生物工程、疫苗和直銷被確定為三大支柱産業。

  “隨著近幾年直銷行業的規範,國家政策的支持,直銷將成為哈藥業績增長的突破口。”鄭鳳強在大會上説。

  “3億元啟動資金比2005年安利的2000萬美元還要多。”鄭鳳強説,3年內不作利潤要求更顯示了哈藥的長遠打算:前3~5年的時間,進入到內資企業的排頭兵序列;後3~5年的時間,成為國內企業的排頭兵,實現銷售額100億元的目標。

  “目前除了安利公司以200億元銷售額一枝獨秀外,其他直銷企業離100億元還有很遠的距離,像天獅也才只有二三十億元的銷售額,實現100億元的目標意味著穩居國內市場三甲。”鄭鳳強表示。

  這意味著,哈藥借3億元的啟動資金,將要打造一個醫藥界的直銷領軍者。

  被追逐的哈藥直銷

  北海傳銷人員千里投奔哈爾濱

  從2010年6月至今,《中國經濟週刊》數次趕往哈爾濱,對哈藥直銷現狀進行採訪。哈藥品牌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令記者印象深刻。

  “我們是衝著哈藥的品牌來的。”很多哈藥直銷的會員向記者表示,哈藥是國企,要實力有實力,要政策有政策,跟著哈藥幹,準沒錯。

  在這些會員中,有普通職工、大學老師、機關幹部,還有不少的離退休人員,及從事過其他品牌直銷的業務人員。

  此外,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混跡其中:來自廣西等地的曾經從事非法傳銷的人員。也許正是他們,讓哈藥直銷,開始變得“像傳銷”。

  據知情人透露,在一名叫汪慶(音)的“大團隊領導人”帶領下,這些人員曾在哈藥直銷業務創辦之初,參與過哈藥直銷培訓班的創建及管理。

  為何傳銷人員會看中哈藥直銷?

  “這群人看中的,就是哈藥直銷誘人的獎金制度。”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在汪慶的手下,有兩個二號人物,一個叫路平(音),一個叫高武(音)。此二人分別掌控一個“超級團隊”,二人手下的三號人物群體中,有些人就是從廣西而來。三號人物群體的下面,則是蜘蛛網一樣的會員分支網絡。

  而無論在網絡的哪個節點上,其最主要、也是必須做的一件事,就是首先要成為哈藥直銷的會員,然後才可以去發展團隊。

  辛某化名,女,30歲左右,黑龍江人。2006年開始,辛某一直在廣西北海從事一種叫做“純資本運作”的傳銷活動。

  5年來,辛某在北海的日子可謂充滿辛酸。2010年春天,辛某得知哈藥開始做直銷,就從北海回到了老家黑龍江,在哈爾濱住下來,並開始對哈藥直銷進行深入了解。

  “我覺得哈藥的這個項目非常值得做。這有點像廣西的‘資本運作’,只是‘資本運作’需要你發展三條線,哈藥直銷只要發展兩條線就可以,而且,最主要的,哈藥是國企,可信。”辛某對記者説。

  成為哈藥直銷會員之後,辛某迅速把業務發展到了自己熟悉的北海。她在北海租了房子,建立了“哈藥直銷駐北海工作室”,購置了電腦及必要的辦公用品,開始在北海發展業務。

  “加入哈藥直銷,路平是我的介紹人,也就是我們常説的團隊大領導,為了支持我工作,路平還遠赴北海,去我的‘哈藥直銷北海工作室’指導工作,並對我的工作表示讚許。我現在的團隊已經有30多人,他們絕大多數是原來做‘資本運作’的,來自甘肅、江西、山東、河南等十多個省。我的下線們個個經驗豐富,所以業績上升很快。”辛某坦言,做哈藥直銷,沒人在意到底銷售多少産品及産品的質量到底好不好,大家在意的,是如何發展下線,把鉅額獎金揣入懷中。

  辛某表示,從廣西來加入哈藥直銷的這些人,大都做得很“成功”。“這些人有經驗,知道如何發展下線,半年多的時間裏,我的團隊中,有好幾個人都在外地建立了自己的團隊。”辛某向記者表示。

  據記者調查了解,哈藥直銷團隊的&&人,被下屬稱為“網頭”,在哈藥直銷的體系中,一共有三大團隊,每個團隊的“網頭”下面都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網絡,來自廣西的人員,幾乎個個都是網絡中的骨幹力量。

  “目前,我已經在全國擁有三個工作室了,如果不是公司出了狀況,我的業務會非常好。”辛某告訴記者,由於近期公司業務發生了變動,“違背了當初的承諾”,“所以我們堅決退單,現在每天去找他們(哈藥健康産業)負責人,但沒人給解決。”2010年底開始,辛某帶領自己的團隊開始“上訪”。

  除了“上訪”,還有很多會員選擇了退單。

  哈藥集團的直銷業務究竟採用的是何種運營模式和獎金分配製度?為什麼會讓傳銷人員如魚得水?而造成會員“上訪”、退單的原因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