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4日 16: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企業報
Kroll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98%的中國被調查企業在去年至少遭受過一次欺詐行為,中國已經超越2009年位居榜首的巴西,成為企業遭受欺詐行為最多的國家。
5月19日晚上,在浙江義烏的一家高檔飯店裏,箱包製造商李立(化名)設宴招待幾個歐洲買家。“這一次,我特意邀請歐洲買家過來,加深一下了解,害怕第二次受騙。”李立告訴本報記者。
在此之前,上一批歐洲買家在下了訂單後突然消失,讓李立損失了10多萬元。
遠在廊坊同樣是箱包製造商的王先生運氣比李立還差。“一個海外客戶下了訂單,還支付了30%的預付款,當我把貨物發出後,就再也沒見到剩餘欠款。”王先生説。
李立和王先生的遭遇並非個案。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05年以前,中國出口企業因為外國進口企業賴賬而發生的損失已經超過了1000億美元,此後每年都以150億美元至170億美元的數量遞增。
全球風險諮詢企業Kroll公佈的2010年至2011年度《全球反欺詐年度報告》顯示,中國遭遇的欺詐行為有44%是由供應商和客戶實施的,而對合作夥伴、客戶進行過盡職調查的中國企業數量比例為38%,遠低於全球平均50%的水平。
Kroll發佈的另一份報告顯示:98%的中國被調查企業在去年至少遭受過一次欺詐行為,中國已經超越2009年位居榜首的巴西,成為企業遭受欺詐行為最多的國家。
賴賬企業歐美佔五成以上
從過程來看,遭遇美國欠債的行業已經由傳統的服裝、玩具、禮品等擴展到了珠寶、傢具、模具、建築材料、食品、製造等行業。美國企業的還款週期也由原來的30天至45天,發展到現在最長達160天。
李立告訴本報記者,現在出口到歐洲還有一定的利潤,大概在10%。出口到美國根本沒錢賺,而且美國企業還款週期越來越長,信用風險也很大。
“我現在一般不敢和美國客戶做生意。據我了解,在國外賴賬企業中,歐美企業佔到了5成以上。”李立説。
位於紐約的美中資産管理公司總裁劉海善5月21日晚在接受本報記者越洋電話採訪時表示:“我幫助中國企業在美國追債已經有4年,從過程來看,遭遇美國欠債的行業已經由傳統的服裝、玩具、禮品等擴展到了珠寶、傢具、模具、建築材料、食品、製造等行業。”
劉海善説,美國企業還款的週期越來越長,原來一般的還款週期為30天至45天,現在最長達到了160天。
李立説,這實際上是把資金鏈的壓力轉移到了中國企業身上。一些中國企業急需出口,為了保住訂單,不得不答應美國企業延長還款期限的要求。
“更為嚴重的是,在我接手的幫助中國企業在美國追債的案件中,有50%的中國企業根本沒有簽訂出口合同,只有訂單合同,這直接導致美國方面以各種理由拒不付款。”劉海善説。
即便有合同在手,中國企業也不輕鬆。
香港俊彥(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關粒告訴本報記者,在美國打的官司雖然贏了,但300萬美元的賠償金至今杳無音信。
前年11月份,他所在的公司與廣東伊丹珊實業有限公司、惠州萬達鞋業有限公司、香港冠行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委託廣東某律師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Citi-cross公司違約和合同欺詐。
去年7月初,法院判決上述4家中國企業勝訴。但此時廣東伊丹珊實業有限公司已經破産,而惠州萬達鞋業有限公司、香港冠行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也到了破産的邊緣。
本報記者了解到,該案件至少還導致7家中國企業受騙,但這些企業沒有能力去美國追討,更沒能力去打官司,目前大多已經因為資金鏈斷裂而破産。
“對方一直在拖著,現在都交給律師去負責這件事了,我現在對外貿生意感到很泄氣,想轉行。”關粒説。
讓關粒有轉行想法的另一個原因是他的公司在歐洲也遭到欺詐。
不久前,一份來自希臘的訂單讓關粒看到了歐洲市場的希望,希臘客戶要求訂購2萬噸的鞋子,並支付了近3萬美元。
關粒趕緊組織貨源,準備發貨。但這次,關粒倒在了船務公司身上。提單正本還在關粒手裏,船務公司就已經偷偷把貨物發給了希臘客戶。當關粒聯絡希臘客戶時,已經聯絡不上。
船務公司給關粒的説法是:那邊海關扣貨。
這讓關粒非常氣憤:“沒有自己的同意,那邊怎麼可以偷偷發貨。現在正在走司法程序,但估計希望不大,又是一筆欠賬。”
與關粒一同打美國官司的另一家企業負責人在歐洲的遭遇也不是太好。
該負責人説:“我的一個英國企業客戶經歷了兩次破産,兩次重組,現在對我的訂單已經不承認,根本不給我訂單的剩餘欠款。歐洲的生意也越來越難做了。”
知識盲區之外的政策風險
在劉海善接手的案件中,還有50%的中國企業雖然簽訂了出口合同,但都是無保障的合同,對方沒有抵押物作為不能履行合同時的賠償。
與單純的國外企業欠債相比,有些企業受國外貿易保護主義影響,導致追債難。
安徽一家紡織企業的負責人鄧經理最近非常發愁,“稀裏糊塗地上了韓國一個客戶的當”。
在接到這個韓國企業一筆價值300萬元的服裝訂單後,鄧經理馬上組織生産。“其中有一個細節,當時沒有注意,沒想到就栽在這個細節上。”鄧經理説。
當時韓國客戶要求把商品標簽的生産地寫為“泰國製造”,這樣會降低關稅。“抱著為對方著想的想法,寫成‘泰國製造’也無可厚非。”鄧經理説。
發貨以後,韓方不付錢並且要求退貨,這令鄧經理有點措手不及。“既然要求退貨,那就退貨吧。”鄧經理告訴本報記者。
問題出現了,由於商品標簽上寫的是“泰國製造”,而自己的提貨單上寫的是“中國製造”,雖然提貨單還在中國企業手中,但由於標簽生産地與提貨單上面寫的“中國製造”不符,無法退貨。
鄧經理説,幾經申訴,韓國海關方面就是不給退貨。
韓國海關把這筆貨物認定為“無主貨物”,並以低價予以拍賣。
“這個韓國訂貨方企業委派另一家韓國企業以低價拍得該筆貨物,導致自己血本無歸。國外企業受當地政府保護也是追債難的一個原因。”鄧經理向本報記者表示。
除國外海關的保護外,國外的法律也對中國企業海外追債産生了障礙。
劉海善向本報記者出具的一份內部資料顯示,就在5月份,美國最大的傢具批發商Berkline公司轟然倒閉。浙江蒙努傢具公司被列在美國Berkline公司申請破産案前30位債權人名單中的第4位。Berkline公司拖欠蒙努公司達200多萬美元,涉案中的中國企業共計被拖欠近1000萬美元。
“如果能夠早點得到預警,也不至於在Berkline公司倒閉之後才想到去要賠償。按照美國的法律,企業申請破産需要1年的準備時間。而在過去1年的時間裏,我們這些中國企業一無所知。”劉海善説。
此外,按照美國破産法相關規定,申請破産案的公司申請合法破産時,如果債權人在30天至50天之內未提出異議或訴訟,美國法院一般會批准全部或部分免除其債務。
“根據美國的破産法,越早解決,拿到錢的可能性才越大。”劉海善説。
在劉海善接手的案件中,還有50%的中國企業雖然簽訂了出口合同,但都是無保障的合同,對方沒有抵押物作為不能履行合同時的賠償。
“沒有保障的合同,在對方破産後,很難拿到賠償,美國法律也不會保護你。”劉海善説。
騙子的障眼法
如果企業先期請美國專業律師調查了解美方企業情況的話,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費用只有1000美元左右,遠遠低於受騙後的鉅額損失。
原來開寶馬,現在出去只能打車。一個騙子竟讓馬華(化名)幾乎傾家蕩産。
馬華是浙江一家紡織企業的負責人,如今,他的企業已經破産。
去年,通過關係介紹,馬華認識了一位美籍華人,該客戶給馬華下了近500萬元的一個服裝訂單,馬華開始組織生産,當貨物漸次發出後,該客戶下了第二筆訂單,價值近50萬元,並支付了4萬美元的預付款。
“看到有預付款,我也沒有太多懷疑,畢竟國際金融危機沒有完全過去,能接到這樣的單子已經很不錯了。”馬華説。
第二批訂單的貨物發出後,過了1個多月,馬華仍未收到剩餘欠款。他意識到:可能出問題了。
“我跟那個美籍華人客戶聯絡,怎麼都聯絡不上,我按照該客戶留下的在美國地址去了趟美國,該地址早已人去樓空。”馬華告訴本報記者。
馬華向本報記者詳細講述了經過。
“這個客戶最先開出的採購價格比市場價格高出近1倍。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這絕對讓人心動。”馬華表示。
據了解,該客戶在付款方式上也是絞盡腦汁。第一單總是以L/C即信用證為付款方式,但開具的L/C是由該公司事先就與開證行約定的———僅為訂貨而不需兌付。信用證開出不久,又寧可付少量違約金而取消信用證。服裝生産企業一旦簽訂了銷售合同,訂下了原材料,就等於進入了生産程序,産品上了流水線,就無法讓其停下。
此後的第二單,客戶先付20%作為合同預付款,約定收到貨後付清餘額。但是,客戶往往不會付整個第二單的20%。收到這筆款後,供貨商會將貨物運進海關倉庫,並按合同放提單。買方拒付款的理由,通常是服裝質量和尺寸問題,交貨期延遲也是常用的藉口。
馬華説,當貨物發出後,對方一直都強調要等收到貨物才會付款。但收到貨物後,對方就再也聯絡不上。
據馬華了解,和他一樣受騙的浙江企業起碼還有5家以上。
自己的貨物到底去哪了?馬華又親自去了一趟美國想要弄明白。
去美國調查之後才明白,那個客戶就是一個騙子公司,該客戶把中國企業以7至8美元成本生産的大批服裝騙進美國後,以每套3至5美元不等的價格,整集裝箱批發給一些中間商。而他每套服裝的成本大約3美元以下,具體包括開信用證費用、信用證違約金、少量預付款、海運費、關稅、倉儲費和辦事費用等。
上述箱包製造商王先生也表示,自己也曾經受過一次騙,客戶通過代理公司下了訂單並支付了30%的定金後,就再也聯絡不上了。後來經過調查,發現該客戶就是一個騙子,並不是正規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