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淡季電荒或開調電價窗口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4日 12: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文匯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電荒已經不是新聞,只不過今年來得早來得猛才成為話題。距離夏季用電高峰還有月余,浙江、江西、湖南、重慶等地就遭遇“淡季電荒”。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警,迎峰度夏期間電力缺口保守估計將達3000萬千瓦,相當於兩個安徽或三個重慶的發電總量;如果電煤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旱情繼續影響水力發電,並且出現持續異常高溫天氣,電力缺口將繼續擴大。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火電企業發電積極性不高是直接因素。考慮目前電力裝機能力應能滿足需求,而且政府將會陸續出臺相關政策,預計至少今年不具備出現大規模電荒的基礎。

  發電企業“不積極”

  “這是2004年以來中國所面臨的最大一次電荒,範圍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中電聯稱。不過,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林伯強(專欄)看來,儘管本輪“電荒”十分嚴重,但是2011年很難説是“2004年以來缺電最嚴重的一年”。

  據他分析,2003年至2004年的缺電,主要是由於電源不足所致。當時的電力緊張表現為全面的裝機不足,發電機組利用小時數在2004年達到頂峰:全國利用火電5991小時,機組利用率接近飽和,屬於“硬缺電”。而始於2011年初的“冬季電荒”到現在的“淡季電荒”,電力短缺集中在個別地區,不能簡單地歸結為裝機容量不足。預計2011年全國利用火電在5300小時左右,該數值低於2003年至2006年的平均水平。換句話説,本輪“電荒”可稱作“軟缺電”。

  記者了解到,除了南方大旱、高耗能産業用電需求復蘇等原因,造成今年較大面積電荒提前到來的深層次原因,是煤電價格沒有理順造成火電企業虧損嚴重,發電積極性受挫。國內目前有逾八成的電源裝機是火電。2007年以來電價只上調了15%,同期煤價卻已經大漲75%。1-4月,五大發電集團火電生産業務虧損105.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虧72.9億元。

  因此,林伯強分析認為,由於電煤供給“不給力”,所以發電企業生産“不積極”。與2004年發電企業開足馬力生産不同,按照目前的電力裝機能力,本應能滿足需求。

  多管齊下抑制電荒

  從目前來看,上調電價無疑是緩解因煤價高漲引發電力短缺的最好辦法。支持這一觀點的人士認為,漲價可以淘汰一批耗電量大的落後工業,刺激綠色能源的發展,對完成減排指標也有好處。但是,電價調整牽一髮而動全身。

  據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擬補充部分電荒重災區上網電價,加上4月上旬已上調的全國16個省市的上網電價,全國近20個省市的火電企業的成本壓力有所緩解。但上網電價是電網向電廠收購電量的電價,而銷售電價則是電網企業向全社會的終端用戶(包括農業、工業、服務業和居民)銷售電能的價格。多位專家據此指出,其本質是電網企業承擔了火電企業的成本上漲,而電網企業不可能一直承擔著火電企業的虧損,這種成本壓力向終端用戶釋放只是個時間問題。考慮到國內的通脹壓力依然存在,專家建議,提高電價,尤其是銷售電價,應該首先上調工業電價,居民用電應該以需求側管理的方法來解決。

  林伯強預測,政府可能在用電旺季來臨之前就採取多項措施,包括微調電價、協調煤價等,産業鏈上的煤炭、電廠和電網各方都要做出讓步;且政府仍將繼續採用行政手段抑制合同煤價上漲,並建議中央政府收取煤炭特別收益金以保障電煤供應。長期來看,只有理順電煤價格機制,同時發展水電、鼓勵低耗能産業發展、加強電網建設,才能從根本上消滅“電荒”。

  本報記者 張曉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