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電荒真相調查:電廠寧願變賣合同不願發電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4日 07: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只要你弄到電煤合同,現場每噸就給你100塊錢!”

  “礦上相關負責人要求按500元/噸開票,卻要中間商以580元/噸交錢,80塊錢的差價流入了個人的腰包。”

  山西一位“煤販子”近日在與記者的對話中,不經意間揭開了一條電煤被瘋狂倒賣的利益鏈。由此,重點煤炭合同兌現率不高、電廠寧願變賣合同不願發電等引發電荒的諸多謎團也一一解開。

  每經記者 彭斐 發自忻州

  5月10日下午6點,夜幕漸臨。記者驅車從太原趕往忻州,成排的樓房,乾淨的街道,在朦朧的夜色中,絲毫感受不到這裡與煤炭千絲萬縷的關係。

  司機張師傅把忻州稱為“太原的後花園”,每個週末,都會有高官攜帶煤老闆、煤販子聚集於此,泡溫泉、談生意。

  晚上7點30分,煤炭交易商張瓊(化名)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打來電話,約定在忻州和平路的“老四豬蹄店”見面。

  8點,記者到達這家店時,張瓊已在門口等候。普通的外表,白襯衫搭配紫色毛線馬甲,與當地人最大的不同是——他手中的中華煙。

  落座後,張瓊隨即招呼服務員:“上啤酒,要最好的。”

  等候酒菜的間歇,張瓊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下午剛從朔州回來,之前剛發走了4車皮共計1.6萬噸煤,買家是山東淄博一家火電廠,價格625元/噸。

  一談到煤生意,張瓊之前的疲憊似乎一掃而光。他興奮地説,“和你想要的一樣,我剛發售的正是5500大卡的電煤。”此時,服務員端上了兩瓶青島純生,張瓊搶先幹了一杯。

  “生意人就得豪爽,在忻州談買賣,首先得喝點。”張瓊説,忻州是一個好地方,距太原一個小時車程,許多做煤炭生意的人,都會選擇忻州作為談判地點。

  煤炭訂貨會上的玄機

  簡單交談後,見記者仍對其掌握的電煤合同存疑,張瓊主動解釋了他的合同來源:“電煤合同源自全國煤炭訂貨會。”

  按煤炭訂貨會規定,電煤合同需要有資質的電廠與國有煤礦直接簽署,但張瓊表示他可以借助電廠內部關係,“需要煤的數量完全可以簽在電廠訂購合同裏。”對於哪家電廠以及煤炭出自哪家煤礦,張瓊以商業機密為由不再提及。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煤炭信息交易網、上海煤炭交易網等網站上,均存在大量供應電煤的信息。

  5月10日,張瓊也在網上發佈信息:“我方長期供應山西本地合同電煤,4000~6000大卡,價格低質量優,含稅或未稅均可。”

  對於網上公佈的電煤信息,張瓊試圖進一步消除記者的疑慮。他説,中間商在網上發佈的信息,除了搞到電廠因漲價主動放棄的電煤合同外,煤炭訂貨會上中間商更多以私人委託形式,通過有資質的電廠與電煤供應煤礦多簽合同。

  “比如訂貨合同電廠與煤礦簽了50萬噸,而電廠維持正常運營只需要40萬噸,剩下的10萬噸合同就完全有可能流入到市場上。”張瓊向記者透露。

  三成合同煤運輸途中轉軌

  借著酒意,張瓊的話漸漸多起來:“重點合同電煤多是5500大卡的優質煤,利潤空間會更大。”

  張瓊告訴記者,目前電煤與市場煤的價格差距已經超過200元/噸。

  記者獲悉,山西陽煤集團5500大卡電煤車板價近日漲到610元/噸。同時,5月11日秦皇島港各煤種價格每噸均上漲5元,當日環渤海地區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綜合報價達820元/噸。電煤與市場煤差價達到210元/噸。

  “因為煤價差額巨大,很多已簽合同的電煤最終進入了市場,而不是到了發電企業手中,電煤合同履約率就是最好證明。”張瓊表示。

  2011年全國煤炭供需合同匯總會議,一位負責燃料採購多年的人士曾透露,煤礦企業發出了超過簽約量90%的重點合同煤,但是電廠只收到不足簽約量60%的重點合同電煤。

  “煤炭企業統計的重點合同煤兌現率是按照簽約、發出的數量統計的,而發電企業則按照自己收到的煤炭數量來統計。”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市場觀察員李朝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

  對於超過30%的重點合同煤的最終流向,李朝林表示,因為電煤通過鐵路運輸,可以説30%的重點合同電煤是在運輸途中 “轉軌”變身為市場煤。

  山西焦煤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只要簽了電煤供應合同,煤礦就會百分之百供應。”

  “其實合同電煤就是在火車運輸途中變型的,火車車皮難批,但只要煤礦發貨,在鐵軌上就完全任由煤販子操作了。”談到運輸環節的利益,張瓊喜形於色。

  在李朝林眼中,即使煤礦會按市場價上調煤價,但因涉及數量巨大,加之與市場煤每噸過百元的價格差異,電煤交易被煤販子熱捧。

  如果換做2000、3000大卡的煤,張瓊表示,“1噸才賣300塊錢,也沒有可操控的空間,優質重點合同煤更受市場青睞。”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負責匯總統計每年中國煤炭供需合同。按照國家發改委通知,2011年中國煤炭合同匯總量為9.32億噸,其中重點電煤總量為7.69億噸。

  “相比于保證電力安全底線的3.8億噸(單筆數量在30萬噸及以上)重點合同煤被發改委限價,剩餘的3.89億噸同為重點電煤,轉軌變型為市場煤的概率更大。”李朝林透露。

  據一煤炭業內人士分析,按照3.8億噸的重點合同煤規模,由於大約有30%的履約差異,這導致重點電煤轉軌變型為市場煤的總量至少為1億噸。記者再度向權威人士求證,該人士指出,再加上重點合同煤之外的電煤流入,市場規模絕不是這個規模,至少超過2億噸。

  電煤變身市場煤的軌跡

  為堵塞“電煤入市”源頭,國家發改委在2010年12月發佈的《關於做好2011年煤炭産運需銜接工作的通知》中不僅規定煤炭合同價格、鐵路運力配置維持不變,同時明文要求除供需企業和鐵路、交通部門外,其他任何單位一律不得在合同上蓋章。

  對於發改委此舉,張瓊不以為然,“即使國家想堵住源頭,但電廠虧損加劇,差價那麼大,電煤倒賣現在是他們手中最大的資本,獲利的也不僅僅是買賣雙方,這是利益鏈條上各取所需的事情。”

  對於電煤轉型市場煤,業內人士指出煤礦本身也存在問題:“有些合同電煤是煤礦明知會流入市場交易的情況下發出的。”

  張瓊亦對此作了印證:“比如説重點合同價格是500元/噸,市場煤是700元/噸,礦上相關負責人要求按500元/噸開票,但卻要求中間商以580元/噸交錢。那麼,80塊錢/噸的差價是小費,流入了個人腰包。”

  他向記者展示了電煤“變身”市場煤的軌跡:“拿到電煤合同後,作為貿易公司,減去拉貨時給煤礦負責人的費用,我再加到650元/噸,畢竟是合同煤,有些還是重點合同煤,這樣還是比市場價低。”

  業內人士表示,包括五大發電集團在內的電力企業,一般都與私營煤炭貿易公司聯營,委託這些貿易公司代為採購所需煤炭。

  正是這些“中間人士”在倒賣合同電煤,中間商往往會在重點合同電煤和市場煤兩者價格之間再確定一個價格,從而保證幾方多贏。

  張瓊説:“下游的中間商再次轉手到電廠、化工、鋼廠等企業時,再次加價,就這樣,合同煤在幾經倒手後,從價格上完全變形為市場煤價。”

  張瓊説:“現在只要你能弄到電煤合同,現場就可以給你每噸100塊。”

  “市場經濟條件下,和老百姓做生意一樣,電煤交易中的各方,誰都想掙錢,提升利潤。”霍州煤電一位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對於電煤買賣的主體,一位市場觀察人士認為,不管中間商通過什麼渠道獲得電煤合同,因為電廠、燃料公司都需領導簽字,在當前電力企業虧損的狀況下,甚至有部分發電企業倒賣合同煤以降低虧損。

  當晚9點50分,與記者的談話已臨近尾聲,張瓊略帶興奮地説:“這些都是電廠內部分人與煤販勾結,沒有特殊關係,很難插足。”

  電監會調研:合同兌現率下降

  5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5月上旬,國家電監會辦公廳安排華中電監局在湖北、江西兩省選取了兩家百萬以上裝機的火電企業開展調研。調研發現,除市場煤炭價格漲幅較大、部分重點煤礦變相漲價外,火電企業煤炭價格的重點煤炭合同簽約量減少、兌現率下降,市場煤量增加。

  中電聯權威專家統計顯示,電煤合同的履約率呈不斷下降趨勢,2010年30萬噸以上重點電煤合同兌現率不足50%。

  上述行業人士表示:“不管怎樣,兌現率低,統計差異,將直接影響到火電企業發電,加劇當前電力供應緊張。”

  中電聯預測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我國用電量預計在4.7萬億千瓦時左右。火電發電量約佔全部發電量的80%。也就是説,2011年全國火電發電量預計為3.76萬億千瓦時。

  按國家發改委要求,目前火電廠每千瓦時供電煤耗為360克標準煤,即1噸標準煤可發電3000千瓦時。

  經過換算,2011年我國火電廠需要至少12.5億噸標準煤。國家發改委規定的3.8億噸重點電煤合同與之相差8.7億噸,電煤缺口至少佔需求總量的69.6%。

  為抹平電煤缺口,有交易商透露,五大電力集團每年購進市場煤的比例至少在60%以上。“合同履約率比較低,且合同煤的煤質較差”,五大電力集團之一的一內部人士證實,“市場煤的煤質相對較好,很大一部分我們也是通過中間商購買。”

  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潞安環能(601699,SH)公司今年合同煤坑口價每噸440元左右,市場煤坑口價約520元~560元。而一季度煤炭平倉價均價為每噸830元左右。數據換算顯示,中間環節佔到了煤價的36%左右。原中國大唐集團公司總經理翟若愚曾公開表示,燃料成本佔全部發電成本的70%以上。

  業內人士指出,電煤被倒賣流入市場,同時電廠存煤不足;電廠為維持生産不得已購入高價市場煤,在錯綜複雜的電煤局勢之下,這一毒瘤為當前發電企業持續虧損埋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