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4日 04: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日報
■夏 青
日前,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出版産業發展司司長范衛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要推動新聞出版産業升級,打造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健康繁榮的市場體系,特別強調。下一步要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進入新聞出版行業。
筆者認為,鼓勵、支持需要更加明朗、具體的政策,引入活水要先修好渠,避免開放初期的無序競爭造成市場混亂。
目前,發行、印刷領域民營、外資的比重很大,數字出版民營也比較活躍,非公有文化工作室已成為圖書策劃的重要力量。
以出版行業為例,目前從事與出版發行有關的民營公司總數約在1萬家左右,其中近半數在北京。據北京市新聞出版局統計,2009年北京民營出版機構達5000多家,約佔全國的45%;年策劃出版圖書近5萬種,約佔北京地區出版圖書總量的40%。策劃暢銷書約佔市場份額的40%。民營出版機構,已經成為中國出版産業一支不可忽視的生力軍。
據悉,早在2005年,國家在《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就已經提到過支持、引導和規範非公有資本投資教育、科研、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的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領域。相比5年前的“非公經濟36條”,“新36條”中將非公有制經濟參與發展文化的行業更加細化。
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鼓勵民營資本發展對於民營企業來講是件好事。關鍵是如何執行,避免政策僅僅停留在紙面上。
在出版物發行上,放開得時間還比較早,國務院出臺指導意見鼓勵民營資本參與發展文化産業,也是政策的延續。但到目前,開放仍然存在局限性。例如民營書業,民營書業經歷30餘年的大浪淘沙,如今已撐起出版發行業的半壁江山。但另一方面,政策上仍還有許多限定,民營書業只能以內容提供、項目合作,或是作為國有出版企業一個部門的方式參與圖書出版活動。
對於國有出版企業,一方面明確轉企改制,使之儘快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另一方面,仍還有許多行政干預的行為。
對於出版業來説,民營資本所迫切需要的上遊環節是編輯出版的合法資質,下游是真正的市場化公平競爭。
總體來説,雖然一份又一份的文件鼓勵民營經濟發展,但民營經濟目前仍處於一種弱勢地位。實際上,民營經濟並不需要什麼特殊的優惠政策。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寬鬆、公平的競爭環境,讓他們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在競爭中發展與成長。
不過,我們也必須承認非公資本進入新聞出版業確實在存在較多的困難。例如,民營書業領域,開放前進入者不多,市場化程度不高,相對來講,贏利空間、穩定性等都較強;但開放之後,很有可能出現進入者增多的情況,容易引起市場混亂。
因此,鼓勵和引導應該有一個比較具體的規範,引導民營資本健康有序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