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3日 19: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兼論壟斷性國企的角色定位
針對國家電網存在“暴利”加重電荒以及國家電網應該讓利虧損發電企業的聲音,國家電網副總經理舒印彪上週四高調回應:國家電網有2萬億的資産,但是只有400億的利潤,這種利潤在全世界企業和國內央企裏面都是低的。他表示,國家電網不存在暴利之説。至於電荒,他認為根本原因是電力供求關係,不存在電網讓利與否的問題。
所謂“400億利潤”,實際上是“450.9億元”。根據國家電監會的數據,去年國家電網資産2.1萬億,利潤450.9億元,同比增348.3%。國家統計局也有一個2010年前11個月的統計數據:電網實現營業收入2.19萬億元,佔整個電力行業的65%;實現利潤總額592億元,同比增長1828%,佔行業比重為42%。
國家電網去年的450.9億元利潤,無論是從2萬億的資産投資回報率上講,還是與中石油、中國移動、中國工商銀行這些去年利潤超千億元的央企比較,確實談不上暴利,只是“小巫見大巫”。但是,根據電監會公佈的數據,五大發電集團火電三年巨虧600億元。與虧損電企相比,即使國家電網不説暴利,也可稱利潤豐厚。本來,發電與電網,一個在上端,一個在終端,一個生産電,一個賣電,一根繩子拴著兩個螞蚱,結果是上端發電的巨虧,終端賣電的利潤豐厚,這當然會引起“暴利”的質疑。
據説,火電發電虧損是因為煤價過高,電價過低。“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虧本的生意無人做。”火電發電廠買不起煤,也不願掏自己腰包給賣煤的和賣電的“打工”,索性不發電了。電荒隨之在用電淡季出現。
現在,國內煤價已經超過國際煤價。國內煤炭連年上漲,這個有點常識的人都可以預見到。這幾年,小煤窯因為安全問題大量關閉,煤炭産出相對連年減少,價格肯定連年上漲。我們還可以預判,隨著打擊食品安全問題的力度加大,食品價格未來行情一定看漲。這是必須要付出的成本或代價。不過,國內煤價超過國際煤價,不光是一個産量減少、安全成本增加的問題,還有一個整個煤炭企業勞動生産率低於國際平均水平的問題。政府可以通過禁止國內煤價高於國際煤價銷售或允許發電企業從國際市場買煤的辦法,平抑國內市場煤炭價格。
國家電網遇到的暴利質疑,其實是壟斷性國企近年來一直被困擾的問題。煤、水、電、氣、油、公路、銀行、電信等諸多國企,都存在一個什麼樣的利潤才是合適的問題。這個問題在非國企和非壟斷性企業基本不存在,比如蘋果公司,不管利潤有多高,因為資本金不是來自全體國民,價格不由美國“發改委”定價,産品是自主創新的知識類商品,企業通過市場獲取利潤,即使它存在暴利,也只能説購買者樂於接受。何況,消費者如果認為蘋果公司價格存在暴利,也可以尋求替代産品,有自由選擇。
假設壟斷性國企是一個純經濟人,他們追求利潤最大化或投資回報率都沒有問題。遺憾的是,他們命中註定的局限和“缺陷”,就是“壟斷性”和“國企”這兩個身份同時存在,不管上市不上市,不管打算給股東分紅多少,不管高管想拿多少薪酬,都不允許超過全體國民容忍的極限。説明白了,你是“官商”、“國營”,就要按此對待。過去,確切地説是改革開放前,我們很多壟斷性國企都是放在“公用局”裏管理,格外強調“公用”性質。改革了,“公用局”撤銷了,並不意味著“公用”性質也徹頭徹尾取消了。所以,國資委僅僅強調國企做大做強,按企業利潤排名,而忘記了壟斷性國企的“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社會(公用)職責,這是混淆了不同企業的性質和責任。道理很簡單,全體國民出資辦一個壟斷性國企,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其他性質的企業在壟斷性行業賺取全體國民的錢,我們豈能“前門驅虎,後門入狼(白眼狼)”?自己出錢辦一個賺自己錢的公司?這其實和私人企業老闆不能自己貪污自己的財産或吃自己企業的“回扣”是一個道理。壟斷性國企的角色定位不清晰或認識上糊塗,“暴利”、“電荒”等等問題必然産生。(蘇文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