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IPO變局:創業板PE降約五成 打新資金撤離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3日 15: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股發行進入關鍵變局。

  5月以來,新股發行市盈率(PE)出現快速回落的趨勢。據記者統計顯示,今年2月以來,A股IPO市盈率明顯下降,其中,2-4月,創業板首發平均市盈率分別為57.23倍、63.7倍和54.94倍,中小板首發平均市盈率分別為50.5倍、46.37倍和58.2倍,主板首發平均市盈率分別為41.1倍、58.08倍和37.77倍。

  截至5月17日,創業板、中小板和主板的最新月度平均市盈率則分別降到38倍、46.3倍和18.74倍。

  過去的2010年,中小板、滬市主板和創業板的平均首發市盈率分別為54.96倍、40.73倍和71.08倍。這意味著,5月份至今的創業板首發平均市盈率已較2010年的平均值下降近47%。

  與此同時,以往大規模囤積資金打新的情況也在改變,5月份的平均新股中簽率已經高達4.53%,遠高於2010年全部A股新股的平均網上申購中簽率為0.88%。

  與此同時,大規模的中小市值股票失守高發行價,比如海普瑞(002399),截至5月17日收盤,其股價(複權價)已不到發行價的一半。

  “(海普瑞)發行的時候沒買到,還挺難受的,現在就覺得很高興。”5月17日,一位深圳基金公司的研究部門負責人對記者坦言。

  而這種市盈率、打新資金與上市公司業績股價表現的關聯性背後,是第二輪新股發行改革以來,新股發行價值的合理回歸。

  新股首發市盈率演進圖

  據記者統計,2007年、2008年,中小板平均首發市盈率分別為28.2倍和26.63倍,而滬市主板平均首發市盈率分別為36.23倍和26.69倍。

  2009年,中小板、滬市主板和創業板平均首發市盈率分別為47.01倍、46.45倍和64.82倍。

  2010年,中小板、滬市主板和創業板平均首發市盈率分別為54.96倍、40.73倍和71.08倍。

  其中,以創業板為例,其首發平均市盈率的高點出現在1-4月,9月和11、12月,其中1-4月和9月的首發市盈率均在70倍以上,而在11和12月分別創下98.73倍和85.16倍的新高。

  2010年其餘月份,創業板首發市盈率除7月創出48.5倍的年內低點和6月的51.68倍外,其餘月份的首發市盈率均在60倍以上。

  事實上,這背後有著複雜的打新背景。以2010年初的創業板首發市盈率高峰為例, 2009年底和2010年初,發行上市的主板新股中國北車(601299)和中國化學(601117)二級市場的漲幅都縮水至6%以下。中國西電(601179)、二重重裝(601268)等主板新股也在上市首日破發,引發打新者回避大盤新股,將視線聚焦到發行規模較小的中小板和創業板新股身上,因此創業板的首發市盈率創出新高。

  IPO變局:創業板PE降約五成 打新資金撤離

  而2010年4月後,大盤大幅下挫,中小板、創業板部分基本面一般的“三高”新股相繼破發。比如中小板的齊翔騰達(002408)、遠東傳動(002406)等破發,估值更高、價格也更高的創業板新股,如奧克股份(300082)上市首日巨幅下挫。

  此時,新股發行走入低潮,市盈率6、7月走到年內低點。然而,隨著在大盤2010年7月觸底反彈,炒新資金重出江湖,創業板首發市盈率在2010年9月重回70倍以上,並持續到今年1月。

  但是,今年2月開始,A股新股發行的首發市盈率明顯呈下降趨勢,其中尤以創業板的平均首發市盈率降幅為最。

  “這是個好事。”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對記者指出,無論是從市盈率、市銷率(總市值/銷售收入,PS)還是市凈率(PB)等指標都可以看出,中小市值股票整體高估。因為供給有限,比如大小非、大小限減持還沒有成氣候,小市值股票上市數量增加還有個過程,該市場化解決的還是要靠市場化手段解決,比如加大供給量等。要解決IPO發行價過高的問題,回到一律20倍PE的老路上是不行的。

  但其認為,有必要採用一定的創新手段降低中小市值股票的高估值情況,僅從加大供給量,採用市場化的方式改變中小市值股票的高發行市盈率問題,投資者所受的損失仍較大,可以在市場化前提下,採取一定的創新手段適度促進發行價值的合理回歸,使得這種市場化演變進程中的“陣痛”減緩。

  打新資金正在撤離

  市盈率創新低的同時,打新資金也呈現撤離趨勢。

  繼5月9日公佈中簽率的滬市主板新股桐昆股份創出8.09%的網上中簽率新高後,好想你(002582.SZ)和東材科技(601208.SH)5月16日雙雙公佈中簽率,網上中簽率分別高達8929%和8334%。兩隻新股共計凍結資金287億元。

  事實上,五月以來,新股網上中簽率飆升。

  據記者統計,5月的平均新股中簽率高達4.53%,創2009年IPO重啟以來新高,其中,繼龐大集團(601258)21.568%的高中簽率之後,5月6日公佈中簽結果的電科院(300215)創18.691%的新高。

  龐大集團與電科院並非個案,今年以來,新股發行的中簽率從1月的1.7%,2月突升至1.48%,雖然3月回落至1.48%,但4月中簽率明顯走高,達2.58%,5月至今更是達到4.53%。

  而與2009年IPO重啟以來的中簽率形成鮮明對比,記者統計顯示,2010年,全部A股新股的平均網上申購中簽率為0.88%,其中創業板的平均網上申購中簽率為0.73%,中小板平均網上申購中簽率為0.78%,而主板平均網上中簽率較高,為2.33%。而2009年的全部A股新股平均網上申購中簽率則更低,只有0.56%。

  與一路走高的中簽率相對應的是明顯降低的凍結資金量,中簽率偏低的2011年1月,網上發行與網下配售合計凍結資金3.03萬億元,中簽率突然走高的2月凍結資金僅8775億元;而3月中簽率重回低位之時,凍結資金量為3.19萬億元,4月為1.29萬億元。

  與之成為對比的是,2009年凍結資金25.39萬億元,月均凍結資金4.23萬億元,2010年44.59萬億元,月均3.72萬億元。

  事實上,2011年新股發行速度較往年更快,這意味著,“囤積資金打新”的現象正在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