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警惕地産、銀行聯袂殺跌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2日 15: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市場紅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數月以來,市場主流聲音一直認為銀行、地産股“超跌”、“估值低”、“安全邊際高”、“存在估值修復機會”等等。對此,很多投資者已經從半信半疑變成信以為真。但是,按照股市規律,在眾人放鬆警惕的時候,風險也就悄然來臨了。

  地産板塊大勢已去

  先看看涉及個股眾多的“低估值”的房地産板塊。歷時一年多的嚴厲調控使得地産公司步履維艱,前景堪憂。上市公司一季報顯示,在136家房地産公司中,現金流為負者佔60%,出現虧損或者瀕臨虧損者高達40%左右,行業存貨高達萬億。而4月份銷售數據顯示,萬科、保利地産、金地集團等行業巨頭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增速均出現放緩或下滑勢頭。5月份以來,房地産業平靜的表面之下仍然暗流涌動。據報道,建行、中行、農行的浙江分行等已將首套房貸首付上調至四成,將利率上浮5%~10%;北京的部分銀行也有類似的舉動。另一方面,對開發商的“限貸”也越來越嚴。不少開發商無奈轉向年息高達20%~40%的信託、民間借貸等融資渠道。此舉無異於飲鴆止渴。現在,房地産信託業務也可能遇到壓力,使開發商的資金鏈雪上加霜。可以預計,地産板塊的半年報裏將埋藏不少“地雷”。

  不過,很多人並沒有客觀地認識到房地産的現狀和未來。有人寄希望於保障房。殊不知,對於開發商來説,保障房無疑是個利空,一是因為參與者無利可圖,二是因為巨量保障房將平抑價格並擠佔商品房市場。也有人寄希望於三四線城市。試問,難道中央政府會允許那裏的樓市繼續“吹泡泡”?也有人寄希望於商業地産。但是,商業地産的市場容量相對有限,並受制于經濟景氣度。歷史上,主營商業地産的上市公司(如金融街、中國國貿等)表現都很一般。如果開發商都轉向商業地産,僧多粥少的局面將引發惡性競爭。還有人寄希望於政策“利空出盡”,幻想房地産像以前一樣捲土重來。這種觀點顯然低估了“史上最嚴厲調控”的威力。

  對房地産抱幻想者可能沒有清楚地認識到此輪調控的背景和意義。為了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改變嚴重扭曲的資源配置格局,房地産業必須退出經濟舞台中心;為了抑制通脹、消除金融風險、實現“十二五”中“保民生”的規劃,高房價必須降下來。這是大勢所趨。溫家寶總理已經多次公開表示房地産調控的決心,並強調要“堅定不移”。

  4月份,由各部委主要領導挂帥的國務院督察小組完成了對16個省市樓市情況的調查。如此高級別、大範圍的行動不可能草草收場。同時,各商業銀行進行第二輪房貸壓力測試時,將房價下跌幅度放大到了50%。這應該不是隨意而為的數字遊戲。而最新的4月房價數據顯示調控壓力依然存在。

  種種跡象表明,五月以來地産板塊的平靜期很可能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徵兆。

  銀行板塊已成“明日黃花”

  再看看影響市場重心的“低估值”的銀行板塊。近一兩年來,最讓市場糾結的非銀行股莫屬。雖然銀行股一直被認為是低估了,但像樣的“估值修復”行情卻始終沒有出現。受靚麗年報和一季報推動,該板塊在3、4月份集體小幅上揚,曾讓市場興奮不已,但銀行股仍然沒能走出下降通道。現在看來,銀行股的此輪行情與前幾次一樣,有限的漲幅又將化為烏有。

  其實,銀行股的疲弱表現並不奇怪。長時間來,為了控制金融風險,我國政府一直對銀行業實行過度保護。2010年和2011年一季度,銀行股業績增速普遍高達30%~60%。去年上市銀行凈利潤接近9000億,佔A股全部上市公司當年凈利潤總額(16639億)的54%。但是,保護傘下的銀行始終不具備強大的內生性盈利能力。靚麗的業績來源於前兩年過度放貸,不具備持續性,還帶來了巨大的隱患。於是商業銀行被要求大幅提高存準率、資本充足率、撥貸比等。現在,銀行業似乎已經利好出盡。接下來,該行業面臨的諸多不利因素將凸顯出來,例如收縮信貸規模,非對稱加息,地方融資平臺,房價下跌,利率市場化等等。此外,由於“體積”過於龐大,銀行板塊始終受到資金面的嚴重制約,從而逐漸將多頭熱情消耗殆盡。

  由此看到,銀行板塊風光不再,已成“明日黃花”。一旦地産板塊殺跌,該板塊將難以倖免。現在,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等已經破位下跌,它們也許預示著整個板塊的未來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