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專題會場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巴曙松發言實錄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1日 12: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謝謝主持人,剛剛主持人無意中透露了一個信息,胡教授第一屆參與論壇時也討論過這個題目,我想這個題目不會成為陸家嘴論壇的長期討論題目。剛才主持人從正反兩面談了這個問題,確實是爭議分歧很大,但是我個人補充一點看法,從中國發展的當前特定階段來看,最近人口普查的數據表明,我們靠勞動力密集型産品出口,國際收支的平衡模式在出現轉變,逐步進入個人投資階段,更多需要一個可兌換國際化的貨幣機構,這些大家都研究得非常充分了。我只是想補充一點直觀的總結,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來看,基本上每一次貿易向下、資本向下的開放,類似風險控制能力不行、金融市場不完善等等這種擔心,這些都存在。中國加入WTO之前,充斥在媒體上討論的都是“狼來了”,“要破産”“失業問題”,包括金融業類似這樣討論,事實證明,對中國企業、金融機構將來説,你給他一個應對的能力和空間後,他的市場反應程度比我們想象的要強。我早上正好碰到香港政府的一個負責人,我相信他願意人民幣可兌換、資本項目開放盡可能慢一點,因為這樣就使得香港離岸市場發展更快,從1千億,3千億,現在4千億,明年到2萬億,有足夠的時間發展離岸市場,讓他避免還在發展起步階段受到上海市場開放帶來的衝擊,我就談這點,謝謝。

  【互動環節】

  這個題目非常有趣,有兩個嘉賓向主持人申請回應,我先申請一下,潘英麗教授是第二位申請的。我想剛剛一輪發言,我聽下來差距不是太大,我和胡祖六(專欄)、蔡洪平(專欄)不是呼籲急進的、不顧條件地推進市場化,我們也意識到通過開放來促進國內改革是目前很重要的路徑。比如説香港的離岸市場發展,接下來會碰到境外人民幣回流渠道問題,必須要提供有深度、有吸納力的一個承載市場,這是一個互動過程。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到了1萬億、2萬億、3萬億,需要找一個債券市場來承載,才會發現國內的債券市場承載不了。這個互動需要一個突破口來啟動。

  我們也來分析一下,資本管制或者説放鬆資本項目可兌換,誰是得意者?誰是受損者?在資本管制條件下,不可兌換條件下,能夠獲得對外投資和外匯應用的,往往是一些遊説能力強的大型壟斷企業。我們大量有創意、有活力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本來很有創意很有想法,但卻得不到這樣的審批機會。而在放鬆資本管制之後,市場化的有活力的金融機構獲得發展機會,他不用跑到北京去審批要額度,他就能集中注意力發展它的衍生工具,發展它的風險管理工具。所以説,真正受到衝擊大一點的,是在管制下能夠獲得一部分管制資源的壟斷型企業,以及宏觀金融決策管理部門,它們是受衝擊者。

  改革有一個悖論。大家都知道在國內你要想投一點股權,沒15倍都進不去,但是全世界能夠找到4倍、5倍、6倍的PE,香港現在還有很多,不行不給大家去投,非要讓大家買ST、PT,哪個配置風險高?我看後者風險更高。其實受衝擊的主要是決策部門,它的不確定性多了,需要面對的市場更廣,要考慮的角色更多,他最有可能選擇的就是“拖”,而且管制本身帶來了權利。上海能做什麼?只要涉及到跨境交易都要到北京去審批,你還能做金融中心?那你就只能一直做金融論壇。

  我們現在從經常項目可兌換到資本項目可兌換,我做過一個統計,大概5-8年之後資本項目開放可兌換。我感覺,“積極穩健”不等於無所作為,我覺得我們老是討論積極穩健推進,就等於我們一直討論下去,應該設定一個清晰的時間表去倒逼,你説積極穩健是多長時間?是五年、十年?你要倒推利率市場化、債權市場化。在這點上不是反復討論的問題,應該設定一個清晰的時間表,一個路線圖,各方面來積極推進,我們準備什麼樣的條件才有倒逼的動力,不然一直要這樣討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