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民間投資36條出臺一年 各界吁中央協調打破壟斷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1日 11: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早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據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 到今年5月7日,被業內稱為“民間投資36條”的《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已經出臺一週年。

  一年來,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首部專門針對民間投資發展的綜合性政策文件,落實情況如何?破除壟斷藩籬,為民營經濟“鬆綁放行”的政策初衷是否已經初步實現?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是否有所緩解?在19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經濟每月談”活動上,業內學者、官員和商界代表紛紛發表了真知灼見。

  部分省份仍無實施細則

  “‘民間投資36條’出臺一年來,民間投資佔全部投資的比重逐步提高,始終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為整個固定資産投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專欄)説。

  據他介紹,今年1至4月,我國民間投資佔整個社會投資的比重為57.7%,同比增長32.4%。同期,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投資比重是35.1%,同比增長16.6%。

  “政策利好”,需要實質舉措跟進。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表示,“民間投資36條”出臺後,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通知把36條的政策措施分解為40項重點工作,明確了&&部門,得到了各地方、各有關部門積極響應。

  就發展改革委具體承擔的工作而言,羅國三介紹説,我國相繼取消了一批行政事業收費項目;探索産業基金模式,目前中國鐵路産業投資資金設計方案試點工作已取得階段性的進展;基本完成了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實施細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鼓勵民間投資進入金融、鐵路、能源等領域的有關工作。

  此外,據初步統計,北京、廣東、浙江、江蘇等11個省市正式發佈了“民間投資36條”的實施細則,其他的省份也正在抓緊制定。

  中小企業被迫“去製造化”

  2010年5月,“民間投資36條”一齣臺,業內人士即分析説這部政策文件對進一步為我國民間資本“鬆綁放行”具有極強的針對性。曾參與政策制定的羅國三坦言,“民間投資36條”的重點任務就是要消除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存在的障礙。

  然而很多與會學者和商界人士都表示,從現實調研情況看,儘管獲得了一些積極進展,但是妨礙民間資本發展的深層問題尚未完全破除,特別是在一些傳統壟斷行業領域,仍然存在著制約民間投資進入的“玻璃門”或“彈簧門”。

  經濟學家辜勝阻(專欄)同時分析説,當前“三荒兩高一低”,也就是用工荒、錢荒(融資難)、電荒,高成本、高稅負加上利潤低等負面因素疊加使得民營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前所未有”,這也導致一些中小企業“去製造化”以及大量民間資本游離于實體經濟之外。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哈爾濱翔鷹集團董事長劉迎霞表示,憑藉財務成本等方面的明顯優勢,一些國有企業不僅在主業領域急劇擴張,在非主業領域也大舉發展,擠壓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而在當前有關部門不斷回收流動性的背景下,中小企業紛紛反映獲得銀行的貸款難度越來越大,很多企業資金鏈都經受著嚴峻考驗。

  對於“民間投資36條”的落實情況,羅國三評價説,總體是推進的,但是並不均衡,特別是在一些社會廣泛關注的金融、鐵路、能源和市政公共事業等重點領域的改革進展相對緩慢。

  “從中央層面協調破壟斷”

  “‘民間投資36條’的貫徹不僅事關民間資本的健康發展,而且事關中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成敗。”姚景源説。

  他表示,當前中國經濟中的一些問題例如現代服務業比重過低的癥結就在於包括金融、電信、城市交通等重要行業在內存在著壟斷,使得民營經濟、民間資本難以進入或者進入成效甚微。

  “所謂戰略性調整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姚景源説,已經具備壟斷優勢的企業,不可能通過自行改革打破壟斷,所以我們必須通過貫徹落實“民間投資36條”,讓民間資本能夠更多地進入並激活這些領域。

  劉迎霞呼籲在體制機制上進行更廣泛和深入的改革,同時政府和金融部門改善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服務,例如:增加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的投入;實行有區別的監管措施,為各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微小企業貸款設定一定的規模,不受貸款總量限制;進一步加強創業板、中小板市場的融資服務等。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秘書長陳永傑建議,從中央層面協調打破壟斷,鼓勵民間投資以推進國有經濟佈局戰略性調整,特別是在制定有關行業準入規範時,相關部門要增強政策的透明度,更多地聽取行業協會、商會、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意見,提高政策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