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李揚:影子銀行體系是央行調控被動的主因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0日 15: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浪財經訊 5月20日消息,陸家嘴論壇于5月19-21日在上海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專欄)在全體大會三:“全球金融監管改革新動向與宏觀審慎政策性框架構建”上表示,現在大量的影子銀行體系的金融機構、金融工具、金融市場、金融安排出現了,他們沒有銀行之名,但有銀行之實。他們為社會提供信用,不觸動貨幣供應,這是非常重要的區別。不改變貨幣存量的情況下,增加社會的信用供給,這是央行調控為什麼顯得那麼被動。

  李揚認為,有一點非常明確,就是此前的微觀審慎監管這套體系是不中用了。所以我覺得,對於前面提出宏觀審慎政策這套體系之前一些情況,簡單回顧是很必要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在大危機之後,建立了一套監管體系,在此之前,應當説沒有像樣的監管體系,這套監管體系在相當長時期內是有效的。這個監管體系中有一個要點就是存款保險。存款保險對於金融穩定和監管的作用在於,它以互助的方式導致了金融的穩定。

  我們看到這次危機中,這些依然在發揮著作用,使得危機不至於從資産方、負債方兩者産生衝突,但最終沒有擠兌傳統危機。第二個在資産方方面,主要依賴於中央銀行通過一系列經濟政策與經濟互動,使資産價格的穩定性得到保證。中央銀行作用的巔峰體現就是:格拉斯曼19年就像是創造了奇跡。萬一的話就是中央銀行的貸款人。只能是零星的單個的機構解決這樣問題。

  負債方因為有了存款保險得到了穩定,資産方因為有一個設計相對得當的宏觀經濟政策也得以穩定,由於最後貸款人的存在,所以它的運行相對是平穩的,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也沒有想監管貨幣政策中有什麼樣的問題。但是這次危機中暴露出了有問題,所以宏觀審慎政策應運而生,我們要看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使得原先有效的整個一套體系沒有效力。因為金融體系發生了變化。

  第一,傳統的商業銀行不再主要依賴傳統業務存款貸款,而是越來越多地依賴市場來獲得它的負債,依賴市場來配置它的資源,依賴市場來取得它的收益,我想這點在中國談,大家都有體會,監管當局要求銀行增加你的中間性收入、表外收入,那就是要離開商業銀行資産負債表來獲得收益,這個事情在西方國家早已完成。

  第二,現在大量的影子銀行體系的金融機構、金融工具、金融市場、金融安排出現了,他們沒有銀行之名,但有銀行之實。他們為社會提供信用,不觸動貨幣供應,這是非常重要的區別。不改變貨幣存量的情況下,增加社會的信用供給,這是央行調控為什麼顯得那麼被動,為什麼微觀審慎政策不再起作用的原因,因為它超出了傳統的那些貨幣政策和監管政策的視野。

  第三,投資銀行功能的變化。投資銀行是仲介機構,是服務機構,但是在這次危機前是全面金融活動的當事人,他是一個全能的機構,把投資銀行的理念、投資銀行的功能全面地注入了我們傳統的金融業務之中。

  第四是各種各樣的機構化金融工具的産生,我們可以在不動機構的情況下,通過一些技術性的安排,解決我們的資金需求問題,解決資金來源問題、資金配製問題,解決資金的風險管理問題。

  第五,各種各樣的第三方支付清算體系産生,不依賴於央行,我們金融機構最基本的功能,支付、清算可以實現。